破解难题 中学开设“养机场” 手机使用规范化

2018/10/26 14:48:10    来源:青年报    作者:范彦萍    选稿:蒋昕婕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影响正常上课和学习成为突出问题。对此,从这个学期开始,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出现了一个新装置“养机场”,学生带入学校的手机必须放入其内,上课时间不允许使用,只有在中午等特定时间才能取出使用。青年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契约”让师生双方的沟通管理更顺畅。专家则建议,不能因噎废食,学生家里有突发事件可以及时联系。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影响正常上课和学习成为难倒老师、家长的突出问题。对此,从这个学期开始,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出现了一个新装置“养机场”,学生带入学校的手机须放入其内,上课时间不允许使用,只有在中午等特定时间才能取出使用。那么这一新制度实施下来具体效果如何?日前,青年报记者前往上师大外语附中进行了探访。

  开设“养机场”,让手机使用规范化

  日前,记者前往上师大外语附中先睹为快“养机场”。“养机场”由一个个带有标号的收纳格子组成,外面覆有透明的锁盖。

  “不允许在教学区域使用手机”这是在“养机场”制度建立以前,上师大外语附中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规定,但在学校相关负责人看来,这个规定执行起来存在难度:首先是“教学区域”的定义分歧,如果在学校的小路上看到学生玩手机游戏,看到的老师就陷入两难。因为学生会辩称这里不是教学区域。此外,有时还会遇到学生对非班主任老师的管理存在异议。

  虽说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规定,但围绕手机问题还是发生过一些矛盾,老师管理起来也会遇到难处。该校的金老师在担任班主任时曾因学生上课玩手机而暂时没收过一部手机,下课后该同学来找他,希望能要回手机,但金老师出于好意,提出由老师来暂时保管手机,以让他能专心上课。随后,该同学家长也来到学校,和金老师一起劝他不要再沉迷手机,专心学习,但该同学还是坚持希望要回手机。“最后是孩子奶奶打来电话,说老师你就把手机还给孩子吧,孩子平时学习也不容易。”

  手机成为影响孩子学习的重要问题,让学校和家长不得不行动起来,开始寻找治理“良方”。新学期伊始,学校正式开始实行“养机场”制度。学生的手机从早上进入教室起就放入教室后面的“养机场”,中午12:00—12:40可以取出使用,下午继续放入“养机场”,直至下午5:00放学再行取出。每个班都有“养机场场长”,“养机场”的钥匙就保管在场长处,只有在规定时间才会打开。同时,“养机场”位置正对着教室里的监控摄像头,保证了手机的安全。

  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还进一步细化。除了教室,还在学生宿舍、实验楼等各处都安置了“养机场”,保证学生在任何地点都能遵循规范。同时,学校针对住宿舍和走读生的不同情况也做了不同规范。走读生在放学之后会将手机带回家中,由家长管理;住宿生则必须在晚上熄灯睡觉之前将手机放入宿舍“养机场”。

  据宿舍管理员庄阿姨介绍,宿管员们会在晚上9:40准时通过宿舍喇叭广播,通知同学们将手机交至一楼“养机场”。当被问及会不会有同学心存侥幸不交手机,晚上偷偷玩的时候,庄阿姨表示,宿管员们在熄灯之后会进行巡查,如果发现某个宿舍有亮光,那就证明该宿舍有同学在玩手机,如果首犯,她们会进行劝解和警告,如若再犯,她们会拍照存证并告知学生处。

  为了更好地让师生双方就以上规定达成一致,该校学生处李玉刚主任介绍说,在学期伊始,所有想在本学期带手机进校园的学生都要签订《在校使用手机承诺书》,承诺按照规定时间和方法使用手机。《承诺书》的签订是自由的,签订则代表校方和学生达成契约,学校同意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而学生则服从校方的管理。而不签《承诺书》的,则代表该学生同意在本学期不带手机进入校园,一旦发现未签《承诺书》而擅自带手机的,校方会严肃处理。

  由于“契约”的存在,化解了以往老师在处理学生使用手机问题上的难题,也使得同学们在使用手机时有规可循,让师生双方的沟通和管理更加顺畅。

  “养机场”点子源于一次教师培训

  “养机场”的点子源自于该校2015年的一次教师培训。当时,学校从校外请来专家为老师做培训,参加培训的老师就被要求将手机放在一个专门的区域,培训上课时不准玩手机。培训结束之后,这件事就一直为老师们津津乐道。据该校办公室金子明介绍,当时就有老师提出在学生那里试行这一办法,得到了响应,一些班主任率先进行了探索尝试,但没有全面铺开。而时至今日,不仅手机大大普及,各类APP和手机游戏也迅速发展,学生沉迷手机问题越来越严重,管理起来也越来越复杂。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上学期,学校和家长代表开始酝酿和讨论“养机场”制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后,终于在本学期开始正式实行“养机场”制度。

  如今,“养机场”已伴随同学们度过近半个学期,其效应也初显成效,对于该制度建立后发挥的作用,师生、家长都看在眼里。高一年级主任羊霞梅老师认为,“养机场”制度的实行减少了老师的管理难度,老师们现在也不用再担心学生在课间玩手机影响学习。学校家委会主任唐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养机场”制度是家长们和学校一起酝酿的,作为家长,他非常支持“养机场”制度。唐先生还透露,他在家里也借鉴了“养机场”制度,规定孩子只能在固定时间使用手机,家里的大人们甚至跟孩子一起服从“养机场”时间,为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做出榜样。

  余美颖同学是高三(11)班“养机场”的场长,她表示,在听闻“养机场”制度之初也有部分同学比较抵触,但高三学业压力的加大也让同学们开始自觉起来,“养机场”制度逐渐获得了认同。高一(8)班的朱筱菁同学向记者表达了她对“养机场”的认同,但同时也谈到,在一次舞蹈课上,舞蹈老师让同学们拍下视频回去学习,由于手机被锁在“养机场”,她在找班主任沟通后才取出。

  [各方声音]

  “养机场”创新的同时也要规避一定的风险

  就“养机场”制度,记者随机采访了沪上几所学校的校长、老师。闸北区第三中心小学校长尤睿表示,“养机场”的制度比较创新,当然,除了设立专门的手机管理区域外,还有很多解决方案,比如小学生家长通常会给孩子带上可以远程监控的手表,既能掌握孩子行踪也不会干扰到正常的教学秩序。

  “我们学校的做法是手机由老师代为保管,晚上再拿回去。但这样老师的责任比较大。”位育中学的朱斌彬老师认为,该制度创立后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但“养机场”的安全系数需要提高,比如大家都去上体育课了,万一手机失窃了,就说不清了,摄像头可以提高一定的安全系数。“我本人建议学生上学没必要带手机,如果真的有急事,家长会联系老师的。”

  吴淞中学的马兴芳老师的看法与朱老师不谋而合。“我们学校规定不让学生带手机,我儿子的学校是允许带手机的,但需由班主任保管。”她认为,“养机场”在创新的同时,也要规避一定的风险,最大的问题是财产安全,其次是执行是否落实到位。作为“场长”责任重大,除了要保障财产安全,还要避免同学“走后门”,偷看手机。

  控江中学的王老师对此事有自己的看法,他举例说,自己教的两个班,一个班主任管理非常严格,早上会要求学生上交手机,另一个班主任采取了“放养模式”,学生可以随意使用手机,到目前为止没发现两个班的学生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差异。“智能手机对学生影响较大,但怎么管值得探讨。如果学生硬要拿手机呢?如果学生带了两个手机,一个‘入场’,一个偷偷玩呢?如果家长收到诈骗短信,需要紧急和学生联系,但因为手机锁起来了联系不到呢?这些都需要考虑。”

  [专家解读]

  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关键还是要学生自觉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童潇分析说,手机的使用更多的要靠学生自觉,最后需要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当然,对于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养机场”的开辟有助于他们习惯养成,通过这一模式可以矫正他们的行为,形成好的习惯。“其实关键看学生使用手机是否破坏公共秩序和相应环境,当评估出手机对一个学生的负面影响大于便捷性时,这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但童潇也认为,手机的发明本身是为了便利,不能因噎废食。比如学生家里有突发事件可以及时联系到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