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着吟着 成了一种永恒

2018/11/3 14:15:21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陈忠实    选稿:蒋昕婕

  

  我是少年时期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初读那首被称作中国第一首爱情诗歌的《关雎》的。

  无须语文老师督促,一诵我便成记了,也就终生难忘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许是少年时期特有的敏感,对那位好逑的君子不大感兴趣,甚至有莫名的逆反式的嫉妒,一个什么样的君子,竟然能赢得那位窈窕淑女的爱?在河之洲,在哪条河边的哪一块芳草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窈窕淑女,而且演绎出千古诵唱不衰的美丽的爱情诗篇?神秘而又圣洁的“在河之洲”,就在我的心底潜存下来。

  后来听说这首爱情绝唱就产生在渭北高原,却不敢全信,以为不过是传说罢了,而渭河平原的历史传说太多太多了。直到朋友约我的时候,确凿而又具体地告诉我,在河之洲,就是渭北高原合阳县的洽川,这是大学问家朱熹老先生论证勘定的。朱熹著《诗集传》里的“关雎”篇,以及《大雅·大明》,有“在洽之阳,在渭之涘”可证明,更有“洽,水名,本在今同州郃阳夏阳县”,指示出不容置疑的具体方位。郃阳即今日的合阳县,二十世纪50年代还沿用古体字作为县名,后来为图简便,把右边的耳朵削减省略了,郃阳县就成今天通用的合阳县了。

  洽水在合阳县投入黄河,这一片黄河道里的滩地古称洽川,就是千百年来让初恋男女梦幻情迷的“在河之洲”。我现在就奔着那方神秘而又圣洁的芳草地来了。

  远远便瞅见了黄河。黄河紧紧贴着绵延起伏的群山似的断崖的崖根,静静地悄无声息地涌流着。黄河冲出禹门,又冲出晋陕大峡谷,到这里才放松了,温柔了,也需要抒情低吟了,抖落沉重的泥沙,孕育出渭北高原这方丰饶秀美的河洲。

  这是令人一瞅就感到心灵震颤的一方绿洲,顿然使人自惭想象的狭窄和局限。这里坦坦荡荡铺展开的绿莹莹的芦苇,左望不见边际,右眺也不见边际,沿着黄河也装饰着黄河,竟有三万多亩,那一派芦苇的青葱的绿色所蕴聚的气象,人在初见的一瞬便感到巨大的摇撼和震颤。我站在坡坎上,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那方自少年时代就潜存心底的“在河之洲”,完全不及现实的洽川之壮美。

  芦苇正长到和我一般高,齐刷刷,绿莹莹,宽宽的叶子上积着一层茸茸白毛,纯净到纤尘不染。我漫步在芦苇荡里青草铺垫的小道上,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芦苇的呼吸。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高原的地脉和洽川芦荡的气韵,孕育出窈窕壮健的身姿和洒脱清爽的质地,才会让那个万众景仰的周文王一见钟情。我便暗自好笑少年时期自己的无知与轻狂,好逑的君子可是西周的周文王啊,哪里还有比他更能称得起君子的君子呢?一个君王向一个锄地割麦采桑养蚕的民间女子求爱,就在这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里,留下《诗经》开篇的爱情诗篇,萦绕在这个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情感之湖里,滋润了两千余年,依然在诵着吟着品着咂着,成了一种永恒。

  《我走在这活泼泼的人间》

  陈忠实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