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优质更均衡 家门口学校越办越好
家门口好学校越来越多,就近入学减轻了孩子们的额外负担
走校游学给宝山泗塘学区孩子带来多元体验
新学年一开始,闵行区教育局在统计数据时发现,不少往年生源流失较多的区域,今年出现了规模不小的生源回流。不仅是闵行区,类似情况在上海其他区也越来越多。
中小学生源回流的背后,是市民家门口的学校正越办越好。为破解市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上海近年来着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联动发展机制,激发学校变革内生动力,整体提升了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让市民享受到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公办初中强校工程:抓机遇区校共发力
今年7月,上海市教委发布了关于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实施意见。本学期开学前,上海16个区均研制并公布了区域“强校工程”实施方案。这是继新优质学校项目、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后,上海在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上又一重要举措。
这个新学年,上海市三门中学校长秦娟十分振奋:学校入选了强校工程实验校!加上学校已经是控江中学教育集团成员校,政策扶持与资源共享的叠加效应,让学校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
秦娟说,本学期学校已经启动了一系列强校工程项目。如“学生萌芽计划”,本校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控江中学开发的三十多门网上的课程;集团内的学科合作,今年有法语课和智能机器人“编学编玩”课程,控江中学选派两名教师来带教三门中学的教师一起开设;集团内的文化活动共享,控江中学英语戏剧、汉字节等活动都会邀请三门中学学子一起参加。
学生获得感增强了,教师也不例外。本学期开始,控江中学帮助三门中学打造三支教师队伍。一是学校最紧缺的特色教师队伍,重在打造学校教师开设社团和特色课程活动的能力;二是教师科研队伍,控江中学牵头的课题将邀请三门中学的青年科研骨干一起参与;三是青年教师队伍,三门中学的青年教师可共享到集团内的专家讲座、课程开发、创新实验室建设等各类项目。
三门中学迎来的发展机遇并非个例。在闵行区,全区44所公办初中里参与强校工程的实验校有10所。据介绍,闵行区通过四个途径推进强校工程:一是环境再造。区内对所有初中办学环境进行调研,包括校舍环境、设施设备、师资队伍等,通过再造改变办学环境;二是课程优化。各校完成了“一校一策”,形成特色课程;三是队伍建设。闵行区教育学院对各个学校所有学科的教师做了调研,开展分学科分年龄段的教师培训;四是评价改革。区教育局对学校开展绿色指标式的综合评价,办学绩效不仅限于学科成绩。
嘉定区坚持“成功每一所初中、成就每一名教师、成全每一位学生”的理念,促进优质公办初中与民办学校同步发展、公民办学校协调发展、潜力学校优质发展、薄弱初中均衡发展,增强初中学校改革发展内生动力。嘉定鼓励区内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特色高中、市新优质项目学校、嘉定区优质民办初中,以“初高中贯通,集团学区内通,公民办互通”等形式建立多元贯通联系。
据悉,本市已有24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含分校)、4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51所优质品牌公办初中、14所优质民办学校、4所区教育学院、1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职校参与“强校工程”实验校的支持带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的“朋友圈”正越来越大。
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抱团发展促进均衡
2014年,上海市公布了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三步走”的路线图,并在4区先行试点;2015年,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在全市各区推开。至2018年9月,全市建有学区和集团186个,已覆盖全市70%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呈现出打破校校壁垒、打破校社隔离、打破学段分割、打破体制障碍四方面机制创新特点,在促进均衡、缓解入学焦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引导更多家长选择家门口的学校。
今年11月15日,宝山区虎林路小学校园迎来了一群兴高采烈的小伙伴,他们就是通河新村小学的师生们,来参加泗塘学区学区化办学校本课程游学活动。通河新村小学的师生们在虎林路小学科技社团学生的带领下,在实验室参观世界珍稀蝴蝶标本,还听了上海昆虫博物馆黄健波老师的一堂蝴蝶科普课,并用真实蝴蝶的翅膀做出了让自己满意的蝴蝶标本。不同学校的学生“游走”到“邻居”学校上特色课,这成为宝山区泗塘学区“学区化共享课程”的常态。
泗塘学区地处张庙街道,由9所毗邻的学校组成。如何盘活区域内9所学校的优势,让不同学校的孩子享受同样的优质教育?学区成立后,探索实践了游学项目,即9所学校确定各校特色校本课程资源共享原则,拿出各自的“看家绝活”,把优质课程共享给其他学校学生。游学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陶冶了情操,使得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借学校之优,举学区之力,盘活优质资源,促进均衡发展,实现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这也正是泗塘学区学区化共享校本课程的初衷。
本学期开学第一天,曹杨二中副校长、高中数学特级教师易建平早早就来到兴陇中学,听了一堂初三数学课。原来,新学期开始,易建平将名师工作室开进了兴陇中学。兴陇中学校长郑冲介绍说,集团化办学后,兴陇中学所在的曹杨二中教育集团在人才培养、课堂质量提升、“一轴两翼”课程模式衔接等方面实施对接。曹杨二中6名特级教师、4名正高级教师工作室已在陆续对接,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等学科专家会走进兴陇开展指导。
对学生而言,新学期的课程也变得更加丰富。本学期开始,为对接新中考改革,兴陇中学和曹杨二中联合开设意大利语课程和stem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而兴陇中学的“劳模课堂”和“绍兴研学”这些传统课程,也将借鉴曹杨二中成熟的课外实践课程,注入创新元素。绿色指标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从2011年起就实行的“‘绿色指标’综合评价改革”,是上海市教委坚持全面教育质量观,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绿色指标”综合评价从学生学业水平、学生学习动力、学生课业负担、学生品德行为、学生身心健康、教师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学校课程领导力等方面全面反映学校教育质量,推动区和学校基于“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诊断、分析和改进。
改变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减轻学业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导航,是“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目的之一。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的新生家长,在第一次家长会上都会接受一项特殊的培训:读懂学校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的学科评价报告。上师大卢实小校长虞怡玲介绍,学校教师根据“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的各个指标,结合学生在校的所有表现,最终形成这份学科评价报告。由于评价报告不再是一张简单的成绩单,所以需要通过培训的方式让家长读懂、看透,孩子在校表现好在哪些方面?哪里还需要改进?从而让家长更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报告,学校引导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关注学习成绩,改变以往不断加压的教育方式。
在上海市浦明师范附属小学,每个年级、每名学生上完课都会收到一张“课堂教学评价表”,评价表由任课教师和学生本人共同填写。以四年级乘法分配律课程为例,评价表会要求学生确定:是否学会乘法分配律、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生活中什么问题、乘法分配律中的几个知识点是否学会等。教师回收评价表后,能在第一时间获悉每名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这种全新的评价方式,对教师的挑战尤其大。浦师附小的数学教师现在要在课堂上考察孩子们的专注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同时,在幼儿园阶段就超前背出数字加减法的孩子,在课堂上将不再有优势——教学重视“学习过程”后,“一张白纸”的孩子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学习动力也更强。
据悉,为适应国家和上海教育改革,特别是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上海市教委委托市教委教研室正在开展“绿色指标”综合评价从1.0走向2.0的修订研究。修订后的“绿色指标”将更加强调对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面向每一所学校,使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优质;强调在关注均衡、质量、负担的基础上,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