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小河道整治课题调研

2018/11/26 12:22:22    来源:东方网    作者:李汉卿    选稿:蒋昕婕

  【背景情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上海是一座因水而生、依水而兴、因水而美的城市,但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企业偷排、畜禽养殖、雨污混接、水系堵塞,上海的水质严重退化,超半数河湖已成为劣V类水体,城区中小河道整治迫在眉睫。

  【数据调研】

  通过资料查阅,我们以所在的虹口区为例,区域水资源丰富,河道总体呈现江河交汇、纵贯全境、自成体系的特点,水资源潜在的经济、人文、景观价值很高。根据2016年河湖公报数据,河湖总面积约0.98平方千米,其中河道共6条,包括5条市管河道(黄浦江、吴淞江-苏州河、虹口港-俞泾浦-西泗塘、沙泾港-南泗塘、江湾市河(走马塘虹口段)和1条区管河道(沽西浜),河道面积约0.88平方千米;除河道外,区内还有4个其他河湖(总面积约0.07平方千米)、22个小微水体(总面积约0.03平方千米)。

  【问题及分析】

  (一)水体现状

  根据网上公布的水质监测报告,近年来虹口区内河水质欠佳,尤其北部江湾市河(走马塘虹口段)约1.5千米、南泗塘约1.6千米,2015年被公众评价黑臭河道。上述2条河道2016年1—11月溶解氧平均值单项指标不合格,其中江湾市河为1.33毫克/升,南泗塘为1.47毫克/升。(按照上海标准:溶解氧低于2毫克/升、氨氮大于5毫克/升、透明度低于25厘米)。

  (二)产生原因

  造成河道黑臭的因素很多,包括沿河环境脏乱、企业污染偷排、畜禽养殖无序排污、雨污混接泵站放浆、河道水系不畅、以及船泊垃圾直排入河等。以虹口区为例,造成河道黑臭的主要原因有四方面:一是水源引入地的水质量差,导致河道水质差;二是河道底泥污染较严重;三是河道沿线及整个虹口港水系受市政泵站混接污水和曲阳污水厂尾水影响;四是河道水生态系统丧失,缺乏自身净化能力。

  (三)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河道的整治,问题还在于政府对中小河道的监管上力度不够,社会各界对河道整治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不够。政府方面,由于河流管理岸线跨度长,监管盲区也多,治理难度大。社会层面,通过调研发现对河道整治的宣传力度不够,普通人的知晓率不高,也往往觉得河流治理与自身很遥远,没有主动关心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整治成功案例】

  沽西浜河道全长304m,水域面积2500m2 ,途径虹口区江湾镇丰景湾名邸小区。作为虹口区首个河道综合整治试点对象,“沽西浜”这条蜿蜒于居民区内的河道曾因水体不流动等因素,导致水色常年呈深褐色,观感较差,给周边居民健康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自2017年起,沽西浜整治围绕“水上抓黑臭治理,岸上抓违建拆除”开展。一方面从外源截污,主要封堵了6个暗藏的雨水排污口,然后进行内源清淤。在内外源截断的基础上,采用太阳能推流曝气系统给水体增氧,并通过种植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投放鱼类和底栖动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现今的“沽西浜”已成了一道风景线,河水清澈,依稀可见几尾小鱼,河畔种植了郁郁葱葱的植物,还有几只鸭子在闲庭信步。

  【建议】

  河道治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共同创建干净美好的水环境。

  一、对河道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监测。参照道路上的监控系统,在河流沿线建立一套监控系统,对向河道排污、向河道乱扔垃圾等行为监控,约束不文明行为。同时对河道开展水质监测,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做到水环境的精准治理。

  二、对河道加强日常养护和保洁。政府部门要加强日常河道设施养护和河道保洁,对水面漂浮弃物、水生植物和落叶的打捞清理。通过高科技手段建立水体的生态循环系统,保持河道整洁、美观。

  三、发挥公众参与和监督的作用。组织学生等各级群体,发挥志愿者作用,利用学习间隙,特别是上学放学途径地及学校周边河流岸线开展巡查,制止一些不文明现象,监督河流整治效果。通过爱水护水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河道综合整治的良好氛围。

  (本文作者为:上外附中高一(2)班 李汉卿)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