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风采 用青春志愿演绎垃圾分类新时尚

2018/12/18 13:29:35    来源:青年报    作者:陈诗松    选稿:蒋昕婕

  近日,上海青少年垃圾分类社区宣传实践交流活动举行。在交流中,青年报记者发现,如今的青年志愿者通过“花式”创新,让垃圾分类变成了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在团市委的指导下,上海市大学生环保社团联盟正式更名为上海市大学生生态环境联盟,这意味着这些来自高校的“绿色种子”将洒向更为广阔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域。

  青年志愿者让垃圾分类变得“时尚”

  现场,团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吴凯铭、市绿化市容局团委书记邱菲菲出席活动。上海“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上海市大学生生态环境联盟导师、上海市大学生生态环境联盟34家会员代表、垃圾分类志愿讲师团代表等近100人参加会议。

  活动中,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城市小组、东华大学青年志愿服务队、上海交投电子废弃物有限公司以及上海爱易青年公益服务社的绿色志愿者们分别以“垃圾分类进校园”“垃圾分类进社区”“垃圾分类别扔了”“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为主题开展了精彩的交流分享。与会青年们就垃圾分类的参与形式、宣传方法、实践内容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社会宣传和实践,用青春志愿演绎“垃圾分类新时尚”。

  “绿色种子”在新机制中成长

  在团市委的指导下,上海市大学生环保社团联盟举办了更名仪式,团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吴凯铭为“上海市大学生生态环境联盟”揭牌。

  早在2001年,上海的青年学生和绿色社团自发成立了上海市大学生绿色志愿者联席会议,直至2009年在团市委的指导下正式成立上海市大学生环保社团联盟,旨在更好发挥联盟平台优势,培育更多绿色人才,动员更多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做环境保护的支持者和参与者。时至今日,生态环境联盟已有近40家环保社团和志愿者团队近5000名绿色志愿者。

  据介绍,此次更名,是上海共青团拓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内涵的创新举措,以打造青少年有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枢纽型平台和青春品牌为目标,不断推动“生态环境联盟”这一市级青少年环保组织在组织建设、运行机制、区域分工、项目执行和品牌打造等方面创新发展,促进绿色理念代代相传,志愿精神代代相传,以青年志愿者的生动实践,助力建设美丽上海、美丽中国。

  活动最后,上海市大学生生态环境联盟第一次全体会员(社长)大会顺利召开,大会听取了上届联盟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最新修订的联盟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联盟导师陶康华、庄美、康洪莉等专家、学者纷纷寄语绿色志愿者,他们亲切地将联盟的青年志愿者们比作“绿色种子”,期望他们能够在垃圾分类新时尚的引领下有所为,有大作为;在联盟新机制的孕育中有所得,有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