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竞赛” 学习和兴趣可得兼

2019/1/3 13:56:39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许沁    选稿:蒋昕婕

  2018年11月闭幕的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上,松江七中获得28块金牌,共计82块奖牌,金牌数在松江区占四成。在松江七中校园里,有一句流行语——“让运动员去读书,让读书人去运动”。这所以体教结合为特色的学校,不断开发校本体育课程,倡导“每天一节体育课”“人人走进运动场”。体教相长,不仅成为学校发展的双翼,也让学校成为百姓口口相传的家门口好学校。

  学生至少掌握三项体育技能

  前不久,松江七中学生夏奕炜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获2018上海市年度最佳体育达人奖。足球赛场上,这位阳光少年是对手眼中敢于拼搏、从不言弃的优秀球员。夏奕炜不仅多才多艺,成绩优异,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每学期都能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还热衷参与公益志愿活动,是小伙伴眼中的“足球队长”“体育部部长”“飞机迷”。足球占据了夏奕炜很大一部分时间,那么,踢足球会影响学习吗?如何平衡学习和兴趣?夏奕炜找到了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与时间竞赛。

  松江七中创建于1987年。2003年,松江区少体校并入松江七中。起初,不少七中的家长担心:体校学生会带坏学习风气吗?孩子参加体育训练是否会影响学习?在校长刘琳看来,体育运动不但能强壮学生身体,还使他们精力更充沛,提高学习效率。所有的压力能在运动中得到释放,可以使学生既富有竞争精神,又具备抗挫能力。对于参加竞技体育训练的学生,学校采用体训班和体育特长班两种编班模式,一方面消除了家长的顾虑,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学习和体育互相支持,彻底打破两校合并的壁垒。

  为了提高体育运动的受益面,松江七中还要求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三项体育技能:预备年级人人要学游泳,初一年级学武术,初二年级学打羽毛球。

  天天有体育课,周周有比赛

  在七中校园里,记者并没有看到原先想象的大操场,相反,学校运动场地略显局促。借助一墙之隔的松江区体育局,学校实现游泳课、篮球课、羽毛球课等体育教学资源共享。

  原先,初中生每周安排三节体育课和两节体育活动课,学校将两节体育活动课改为体育课,基本保证了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学校体育组和教练组合作,开发了跳绳、游泳、健美操、跆拳道和啦啦操等课程,保证学生人人能动起来。全校每个班级以班为单位,选择一项学生们最喜爱或最擅长的体育运动,作为班级特色体育运动。可选的项目非常广泛,包括篮球、排球、足球、柔道、跆拳道、武术、射击等。“班班有特色体育项目、天天有体育课、周周有体育比赛”,成为松江七中风景线。

  把体育精神运用到学习中

  日常训练不但没有影响体训班学生的学习,反而让他们学得更轻松、更有效。松江七中体训班田径运动员邢智凯在初一时,学习成绩出现严重退步。他的教练石会找他谈心,分析原因,鼓励他努力学习。接受教练建议后,邢智凯说:“学习不能落后,否则受到停训处理是最难接受的。突破自我,才是运动员应有的品质。”虽然训练很辛苦,但学习上他一点也不敢放松,经常课后找老师释疑。2018年中考时,邢智凯以590.5分被松江二中录取,同时被评为松江区“三好学生”。在上海市第16届运动会上,他在男子甲组4×400米接力中获得亚军,打破了上海市少年组纪录。

  学生运动员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不放松学习成绩,学生未来才能有更多选择。围绕体教结合特色,学校开发了20多门校本课程,以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和学科节为抓手,开设了几十个兴趣小组和社团。教育到底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除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兴趣、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认知、体验、感悟到公平竞争、团结合作、尊重他人、坚韧顽强的体育精神,鼓励学生将体育精神运用到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相互促进,发展个性。”刘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