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爷”的典故原来是这样来的
《大老爷的图画书》之《大老爷本人》
《大老爷的图画书》之《来吧,姑娘和小伙子》
书名:《大老爷的图画书》(ThePanjandrumPictureBook)
插画师:伦道夫·凯迪克(RandolphCaldecott)
出版社:FrederickWarne&Co.Ltd
出版时间:约1900年
在英国,和历史事件相关的童谣举不胜举,有些童谣拿政治、政客开涮,有些童谣针砭丑闻或挑战权威。比如,英国著名童谣《玫瑰花环》(RingaroundtheRosie)隐喻的是英国的黑死病,童谣《玛丽小姐真倔强》(Mary,Mary,QuiteContrary)影射的是英格兰玛丽一世女王用火刑焚烧新教徒,难怪后人称她“血腥玛丽”。因为当时的老百姓大都没接受过多少教育,为易于传播,童谣的语言通常简洁易懂。
有据可查的英文童谣可以追溯到1784年。几个世纪过去了,即使在英国,熟悉童谣的人也越来越少,童谣本身就成了历史。今天,重新阅读这些童谣,看相应的插画,了解当时的人们对某历史事件的演绎和解读,在插画的细微处发现历史,也是一件颇有情趣的事情。
《大老爷的图画书》开篇童谣《来吧,姑娘和小伙子》写道:“来吧,姑娘和小伙子,告别你们的爸爸,来到五月柱(Maypole)旁……”童谣里提到的“五月柱”是五月节的重要标志。五月节是人们庆祝春天归来的节日。这个节日最早出现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地区,后来传到英国。每逢“五一”,人们将一棵大树立在村子中央,上面饰以象征生命与丰收的绿叶,并给树系上五颜六色的彩带。人们拉着彩带,围着树跳舞。据说最高的“五月柱”出现在1661年,那棵树高达43米。1717年,牛顿先生还曾将一棵高三四十米的“五月柱”买下,送给他的朋友,那个“五月柱”被制作成了欧洲最大的天文望远镜的支架。
凯迪克为这首童谣画的插画多是人们聚会舞蹈的情景。村民们身着节日的盛装,他们的裙裾仿佛在飘舞,腰身似乎在扭动,画面充满动感。在凯迪克的画笔下,五月节俨然成了“相亲节”。凯迪克画小伙子向心爱的姑娘献花,画他们相拥接吻,画他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也画表白失败的单身狗坐在树下长吁短叹……在插画师凯迪克的脑海里,一个个的爱情故事正在上演着呢。
《大老爷的图画书》中的另一个插画故事《大老爷本人》是凯迪克于去世前一两年完成的,这个文本故事来自18世纪的英国剧作家萨缪尔·富特,“大老爷”(panjandrum)这个单词也由此诞生。当时英国演员查尔斯·麦克林声称记忆力超群,能够迅速复述所有台词,于是,富特即兴写了下面这个段子让他复述:“所以她走进花园剪了一片白菜叶,去做苹果派。与此同时,一只巨大的母熊跑到大街上,把头伸进商店里。什么?肥皂没有了?然后,他就死了。然后她就非常草率地和理发师结婚。接下来,来的客人有Picninnies、Joblillies、Garyulies和大老爷本人,大老爷的帽子上还带着个小圆纽扣。他们一起玩你追我赶的游戏,直到他们的鞋跟和靴子里冒出烟来。”
这段文字很无厘头,也毫无逻辑可言。麦克林是否成功地复述出这段话人们不得而知,但是因为这个典故,单词“大老爷”流传下来,并被收入词典,用来形容很重要的人物。在二战中,英国军方突发奇想,将新研发出来的一种由火箭驱动的巨型爆破车命名为“大老爷”,只是最终,该火箭车并没有用于实战。《大老爷本人》这个段子如此有名,以至于现在的英国大学生们依旧热衷竞争背诵这段童谣。
凯迪克在世时,他严格把关插画书的印刷质量,和他合作的出版社GeorgeRoutledge&Sons也很认真地对待他的每一幅作品,花费很多工夫调色,以达到他的要求。凯迪克去世后,20世纪初,FrederickWarner&Co公司重新出版了这些插画书。大概为迎合当时读者的喜好,他们将原彩色插画的色彩调亮,结果印刷出来的插画就失去了凯迪克原作的含蓄和微妙。我淘到的这本书正是调色后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