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最年轻校长为他们初中找到新的“生长点”

2019/1/10 16:01:54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选稿:蒋昕婕

  

  在浦东新区近140所公、民办初中的掌门人里,黄振懿无疑是年资最浅的一位——三年前,当他来到上南中学南校履新的时候,这位33岁的年轻人面对的是一所已经有着22年历史、一大半教职员工都比他“资深”、几乎所有家长都比他年长的学校。

  作为“80后”,黄振懿有着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所特有的标签:接纳性强、思维活跃、富有激情;同时,他又继承着“前辈们”的那种务实传统:谦逊、扎实、肯干。三年时间里,这位浦东新区最年轻的校长努力为学校发展创造新的“生长点”:学校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口口相传中,2018年秋季招生中,上南中学南校稳固了“家门口的好学校”口碑,地段生流失趋近个位数。

  

  所长:凝心聚力推动教育改革

  上南中学南校前身是创办于1993年的雪野中学,2008年因世博会迁址三林镇永泰社区并更现名。

  年资成为黄振懿当好一校之长的第一道“考题”:在学校的行政班子里,最年轻的干部都比他年长3岁。

  而上任不久,他就遇上了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调整这块“硬骨头”。因为关系到全校近70名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这个“空降而来”的校长能不能服众,成为能不能推进这项工作的关键。

  作为教育管理硕士,黄振懿在任职高中期间有多部门、多岗位的管理工作经验,同时他还是一名资深的心理教师和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这样一份丰厚的专业背景,使得他面对挑战能从容不迫、主动出击,他召开座谈和访谈,倾听每一位教师的声音和诉求,在一次次的沟通与磨合中,为大家阐明政策、把握方向、凝聚主流思想,最终形成了有利于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导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稳步提升的“最优方案”。

  如今在上南中学南校,不仅在课堂上、在工作日,即便是课后、周末也是存有“温度”的:行政干部们带头、教师们积极响应,牺牲着休息时间来义务为学生们“开小灶”:分层教学、拾遗补缺、细心解答、面批辅导,赢得家长们的交口称赞。

  

  所愿:成为家门口的“第一选择”

  黄振懿的求学生涯也是在浦东这片热土上,所以对浦东的教育强区梦他有着近乎“痴迷”的热情。刚到学校,他的愿望就是要为这里的老百姓们办一所“信得过”的好初中。

  但是和众多公办初中一样,上南中学南校多年也面临着“被择校”的难题。刚到学校的他,就在地段对口的社区作调研,发现很多家长其实对于学校并不十分了解,很多家长舍近求远“迁出”三林,“劳师动众”地去求一个民办初中的学位。

  “既然是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就要走到老百姓当中去。”黄振懿决定“开门迎客”:连续三年,学校和所在的永泰社区联手,请社区里的居民走进学校,这其中就有“元宵节嘉年华”这样“另类”的校园开放日。活动中,不仅请来了对口地段的小学生和家长们,甚至他们的祖辈们也欣然前来,在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学校展现了教育教学成果,也擦亮了艺体特色和多元课程的品牌,更是让社区的居民们开始对围墙内的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前不久,上南中学南校纪念建校25周年,来了两位特殊的“嘉宾”:从这里毕业,如今在复旦附中浦东分校读书的曹炜毅,以及同样来自于本校,曾经就读于华师大二附中,如今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的施为。面对广大师生、家长,他们将自己的成长史作了分享——从小一路“对口”读下来,有呵护自己的老师和良好的环境,一样可以成就不一样的自己。

  如今,上南中学南校全体师生保持着团结一致、砥砺前行的高昂斗志,不仅延续了十二年中考合格率100%的记录,近三年教学质量更是稳定在全区“第一梯队”。学校以实际行动还家门口的那份“信任”,赢得老百姓的“口碑”。

  

  所为:肩负使命求得创新发展

  做校长,黄振懿是第一次。但在这之前的准备时间却并不短。

  这些年来,他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参加名师工作室,在各种场合向资深校长们讨教和学习。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向前辈校长们‘学生意’,不仅是讨经验、长见识,更多是学方法、换眼界,多看、多学、多悟,才能努力做好这份工作。”

  “我希望能在传承经验的基础上,给学校的优质教学带来些新的内涵。”面对上南南校的过往,黄振懿认为,在前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坚持面对生源现实开展差异教学,是十分有意义的探索,而他就是要总结出一些“干货”。比如:数学学科使用的差异化“习题集”,理化学科实施的分层作业、测试,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准上有进步;政史地学科,开展的“微课探究”“学科融合学习”,则侧重提升学习兴趣、拓展学习视野等。

  把这样的经验凝结成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从而来积极回应新中考改革,来培养“未来发展可期”的人才——这是在他治下新一轮《学校发展规划》中的“培养目标”的表述——而这些在他看来,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这些年来,学校每年都会有近九成的应届毕业生进入高中学校,并且能继续扎实地求学道路上激发潜力、探索前行。而这些学生,并非是“牛娃”“学霸”,比如曹炜毅,就是在老师分层教育和教学相长中一鸣惊人的非典型“学霸”:他通过自荐顺利通过了名校的自招,如今在高中里也能保持领先。他的父母很感念于当年“不择校”的决定,而他本人也表示:“我感谢我的老师们,教了我许多课本之外的知识,让我打开了眼界,而课堂上的丰富的‘参与感’,让我对学科研究深深着迷。”

  曹炜毅回忆,初中高年段起,他的每个周末,他几乎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在那里,志趣相投、充满朝气的老师经常与学生们为了一个实验、一个概念争论得面红耳赤,却又在不经意间为后者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未知的窗——具体到他本人,就是让他在自招时回答“关于广义相对论的理解”时能对着考官胸有成竹、娓娓道来。

  学校的课程也在不断更新变化,丰富的拓展探究课程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们敞开“学有所长”的大门。而体育课也大变脸:专项课程、走班教学、男女生选修分班的试点也进行得红红火火……“不仅仅着眼于文化成绩,希望学校能培养更多未来发展可期的学生”,是黄振懿能为学校带来的“新内涵”。

  曹炜毅说:“我很感激在初中的每一天,在这里学习,不仅仅有知识的学习,更架起了我通往高中自主学习的‘一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