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笑脸 用变迁 海上学子这样讲述心中的中国故事

2019/2/11 9:04:13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德倩    选稿:蒋昕婕

  初五上午11点半,杭州姑娘孙灵娇刚睡醒,正收拾着准备下午去外婆家拜年。在她的床边,一册木册书静静躺着,阳光照耀在封面上,只见手写字样“回顾”。

  作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设计学院大二学生,她结合所学,以整整六页的通版跨页贴绘,叙述着自己心中的中国故事。并在相关主题的全校微创作大赛获得一等奖。

  轻轻展开册页,迎面而来的是再寻常不过的厨房场景:1978年的土灶,1988年的煤球炉,1998年的液化气罐,2008年的管道天然气灶,一直到2018年的一体灶……原来几十年无声变迁正在身边惊心动魄上演。除了厨房场景,水龙头、起床、纳凉等寻常事物,都在小孙的木册里找到了自己的历史。“做的过程中查了很多资料,最大的感受,是现在我很幸福,”小孙说。

  

  作为上海市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12所重点培育学校之一,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举办“SIVA(学院英文缩写)学子讲中国故事”微创作大赛,以大一、大二年级为主体、面向全校征集作品,各类创造作品200余份纷至沓来。

  “三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三千六百公里,献给美丽的中国。”这是时尚设计学院学生林斌斌三分钟的最后一句字幕,悠扬的乐曲声中,他将自己积累的近百张人像摄影汇聚起来,小巷中伫立发的背影,骑在父亲肩头得意炫耀的孩童,辛勤劳作挑着扁担的妇人……他将这个作品命名为《美丽中国》。

  “我们此次创作的作品为——新时代中国梦《筑梦》。这个筑梦的名字含义是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对我们的祖国这几十年来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增长,中国梦的逐步构建与实现的过程的一个总结,我们认为用筑梦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张一男、邹宇曦和翁飚等学生们组成的参赛团体,同时提交了两个作品——一件泥塑和完整的创作视频。

  

  “开始的时候我们是真的也没什么头绪,”小伙子们挺直白,“到了后面我们开始认真仔细回忆我们祖国这几年来的不断改变,各领域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们不断努力所达到的成果,参考了《厉害了,我的国》、《超级工程》系列片等纪录片,我们慢慢在自己心里也有了一个蓝图。”这个构想,便是用近代的各领域的科技成果,以及中华民族的历史元素,民族元素拼成一个“国”字。

  在他们创作视频的最后鸣谢名单中,校内两位指导老师的名字在列:时尚玻璃陶瓷的丁佳青老师,中国近代史的吴巍老师。

  “这些作品有短视频,有画作,有文章,有装置……既展现同学们专业领域的的艺术特长和创意天分,也展现出青年对“中国故事”和国家发展的关注热爱。”主办这一赛事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副院长魏志强介绍,最终将选出30幅优秀作品,作为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并汇集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