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宠物 他们需要真陪伴真交流
如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前所未有地提及,但家长忽视儿童、不理解儿童的现象比比皆是。和谐的亲子关系要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之上,孩子需要家长的真陪伴、真交流
“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很忙,没精力与我们沟通,即使有时间也是拿着手机刷微信、看抖音。”“父母把我们的快乐、烦恼放在朋友圈里,有时,这样的分享却让我们感到是种负担。”少先队上海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下月即将召开,记者调研发现,在今年小代表们的提案中,折射出亲子关系之间的“红灯”。
“家长不是不知道,而是做不到。”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看来,如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前所未有地提及,但家长忽视儿童、不理解儿童的现象比比皆是。和谐的亲子关系要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之上,孩子需要家长的真陪伴、真交流。
在朋友圈过度“晒娃”的父母,想过别人的感受吗?
“这是最好的五一节礼物!”刚刚过去的小长假,一位三年级学生家长在朋友圈里晒出了孩子考取全国某数学竞赛的证书,朋友小娜看到后惊叹:“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教育出来的,如果不奋起直追,恐怕与人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小娜默默关掉了旅游信息的页面,转手给孩子报了一家英语培训班。母女俩加班加点地刷题,感觉才能减轻心中的些许焦虑。
微信朋友圈,早已变成一些家长们的“大型晒牛娃基地”!父母在恣意分享“教育战果”的同时,考虑过孩子们的感受吗?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蔷薇小学11岁学生章楚依对此感触很深。在她看来,父母不加节制地分享孩子的才艺、成绩、荣誉等,不仅会增加家长之间的攀比,还会将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逼着我们学这学那,强迫我们做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这真的叫我们不堪重负”。
章楚依在少先队活动课上开展过一则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少年队员的父母曾经将孩子的生活、学习分享到朋友圈。这些队员中,有六成表示自己并不赞成家长的做法。并且孩子们认为,家长在分享之前应该征得他们的同意。此外,有七成以上的队员表示,曾经受到其他家长分享内容的消极影响。
“爸爸、妈妈,请分点时间给我”
“爸爸妈妈看似在陪我写作业,其实,他们就在一旁刷抖音或者朋友圈,这种陪伴能算是有效陪伴吗?”闵行区民办华星小学姜畅同学对该校五年级的233名队员进行家庭调研。结果,65%的少先队员表示,父母在家自顾自地刷手机,忽略了亲子之间的沟通。
“爸爸,妈妈,请分点时间给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学生宫羽萱也在提案中提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然而,随着各种电子产品的增多,手机抢占了爸妈越来越多的时间。
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减少,导致亲子之间缺少沟通,家庭矛盾日益突出。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友爱实验中学学生杨雨宸觉得,大部分家长对孩子采用的教育方式,基本停留于“苦口婆心”式的唠叨、命令式的强制要求,有的甚至打骂孩子……“虽然父母的出发点可能是为了我们好,但父母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我们”。
“养机场”和“时间银行”,都是孩子对沟通的渴望
孩子们真正期待的理想亲子关系是怎样的?他们的回答,听上去很有意思,也足以让不少家长反思。
宫羽萱希望,能为父母设立“时间银行”,记录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看谁最“富有”。“爸爸妈妈每天回家陪我们几分钟,读一篇文章、一首诗等,我们也要多陪伴父母做家务”。
姜畅提出,不妨建立家庭“养机场”:在家庭中固定放置手机的地方。父母每天下班回家后,除了正常接打电话外,要把手机放在固定的地方。这些余下的时间,可以用来陪伴孩子。
杨雨宸则建议,不妨开设“社区父母课堂”,邀请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青少年教育等领域的专家,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孙云晓说,中国父母总是强调自己做任何事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常忽略一点——爱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少年儿童有自主意识和维护权利的意识,这是他们自我觉醒的表现,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