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益一家人一起上 女儿4岁起做小小志愿者

2019/5/22 18:26:13    来源:东方网    作者:范彦萍 陈婷    选稿:蒋昕婕

  据《青年报》报道:近日,由全国妇联评选的“2019年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上海共有40户家庭获此殊荣,热衷公益的江晨丽与丈夫吴文巍家庭就是其中之一。

  自2009年以来,江晨丽便开始免费为社区老年居民提供公益服务。2014年,江晨丽吴文巍夫妇自费创办便民服务公益网站“逗浆网”。十年来,他们家的电话成了免费的服务帮助热线,夫妇俩也成为所在社区居民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守护者。

  扶持

  夫妻发挥专长一同做公益

  江晨丽、吴文巍均有着优秀的职业经历和专业背景,这也是他们从事公益服务的基石。“当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一定的自信之后,才能更好地做公益。当我的专业知识能帮助到别人,被大家认同和需要,也激励着我不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耕耘上进,去帮助更多的人。”妻子江晨丽说。

  据记者了解,江晨丽是一名“80后”纪检监察干部,曾任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参与办理过重大专案及多起重大职务犯罪案件,是市检察系统职务犯罪预防标兵、优秀案例、优秀法律文书获奖者。丈夫吴文巍也不一般,他是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一级专家,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模、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工匠等殊荣。

  在遇到丈夫吴文巍之前,江晨丽便热心公益。从2004年开始,刚刚工作的江晨丽拿到第一份工资就开始帮困助学。每逢春节、六一、重阳等节日,江晨丽会定期向社区捐款,每次500元。由于江晨丽是刑法学硕士,平时,她还会运用其法律专业理论和司法实践知识,为社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在志愿服务中,她多次配合社区化解基层矛盾。

  2009年两人喜结连理后,夫妻俩便开始一同致力于帮助他人。在形容自己与丈夫“触电”公益服务的经历时,江晨丽莞尔一笑,“我带他入门,他带我走得更远。”

  有了丈夫的支持,江晨丽做起公益来可谓如虎添翼。2009年,在广泛的调研走访后,江晨丽夫妇针对社区老年居民的需求,从提供免费为手机消毒、测试辐射、家庭网络免费布线、防通信诈骗、法律咨询等服务开始,把公益服务送进社区。

  10年间,他们服务了2万多人次,提供公益服务500多场,定点服务小区50个,覆盖人口80万,服务项目也扩展到了20项。“我和我丈夫都很认可公益的价值。在经济上我们可能并不是很富裕,公益活动肯定需要一定的精力和物质上的投入,但我们从无怨言。”江晨丽说。

  爱老

  创办自费网站让“银发族”触网

  2014年,江晨丽吴文巍夫妇联合创立的便民服务公益网站“逗浆网”正式注册开办,谈及“逗浆网”成立的意义,江晨丽说:“逗浆网也是想要将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我们想要帮助更多人的心愿糅合起来的载体。”江晨丽介绍,网站的技术方面由丈夫吴文巍负责,内容由两人共同完善,“逗浆网”的建立与注册则是由夫妻俩一步步摸索而来。

  记者了解到,考虑到成立网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大众,夫妻俩原先打算用常见的食品“豆浆”来命名网站,后因“豆浆”是行业专业名词不能注册,夫妻俩一合计,就在“豆”字的下面加了个走之底,命名为“逗浆”,取自“豆浆”的谐音,“意思是逗老年人生活更快乐。”

  虽说网站是2014年才正式成立,但其实早在2009年,江晨丽夫妇就有了帮助老年人的想法。有一次,一位来摊位前给智能手机消毒的老年人不经意间谈起,自己虽用上智能手机,但要了解天气、交通等信息还是只能拨打114问询。在与越来越多老年人接触过程中,吴文巍、江晨丽慢慢发现了一个深层次问题:这座城市的不少老年人,成了互联网“弃儿”。

  正是由于注意到了社区老年居民的需求,江晨丽夫妇才有了“逗浆网”的想法。“当时觉得市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单纯的经济帮助受众有限,也不能进一步地发挥我们的特长。”江晨丽说。

  所以,自2009年开始,夫妻俩就开始针对社区老年居民的需求,为他们免费提供手机消毒、测试辐射、家庭网络布线等服务,此外,他们还为有需求的中老年市民提供免费上门辅导上网、智能手机应用、搭建易信群、微信群等公益服务。公益服务还开出“小吴热线”,将丈夫吴文巍的电话号码作为热线号码,及时为社区居民答疑解惑。

  这些年,江晨丽夫妇切实地帮助了许多人。社区里的陈阿姨家中的宽带装了好多年,可自从女儿去留学,就成了摆设。在江晨丽夫妇的帮助下,陈阿姨学会了上网,并在志愿者的协助下与千里之外的女儿进行视频聊天。与陈阿姨一样,2012这一年,小区里的几位空巢老人通过网络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孩子们集体过了一回“网上中秋”节,跨洋通讯让亲情不再遥远。此外,在江晨丽夫妇的帮助下,很多中老年市民学会了通过网络预约挂号,同年轻人一样开始感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逗浆网”开办后,江晨丽夫妇的公益服务开展得更是得心应手。在吴文巍的设计下,网站以超简洁、大字体、细分类的“个性定制”模式,开通了免费看电影电视、看报、查交通、比价格、团购等功能,让“银发族”也能开心拥抱互联时代。他们还开设了中老年市民感兴趣的预约挂号、交通查询、烹饪、电影电视、戏剧等板块,帮助中老年市民“学好网络、用好网络”,全面提升中老年市民生活、学习、社交的品质。“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能够打开老年人连接世界的渠道,让老年人能够生活得更好。”江晨丽说。

  如今,江晨丽夫妇会在线上实时更新一些知识和活动,在线下,他们也会每个月组织一到三次的定向活动,每周基本上都会下到社区为社区居民进行服务,目前服务区域已经覆盖到了全市,在夫妻两人努力下,部分社区已经建成智慧健康养老社区。平时,由于他们公开了自己的联系方式,电话、微信、微博咨询量不少,丈夫吴文巍戏言,“家庭电话现在已经成为了免费的服务热线。”

  传承

  女儿4岁起就跟着一起做公益

  江晨丽向记者坦言,她之所以热心公益的原因,是受到了江家家风的传承影响。“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父母平时对我的言传身教,我从小受到了家训和家风的浸润。”据江晨丽介绍,她的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但他们一代代都秉持着“能帮就尽量帮人”的家训,这种“乐于助人”的家风深深地影响着江晨丽。丈夫吴文巍与江晨丽组成家庭之后,也受到了影响,吴文巍自发编写了一个上网辅导手册,确保社区居民一学就会,保证服务质量。此外,他们还以身作则,希望能将“乐于助人”的精神一代代传递下去,吸引更多志愿者加入团队。

  虽说江晨丽夫妇在忙于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公益服务,但却并没有疏于对女儿吴可菲的培养。吴可菲是小学纪律委员,还是《新民晚报》的小记者,学习出色,多次获奖。“我们本身对女儿以身作则,也教会孩子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把时间都用在刀口上。平时社会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江晨丽说。

  在江晨丽和吴文巍的影响下,女儿吴可菲很有爱心,从4岁起就跟着父母做公益,是一个“小小志愿者”。江晨丽对女儿的成长深感欣慰,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吴可菲从小有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她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参加公益活动,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小贡献。

  由于平时工作繁忙,业余时间专注于服务他人,江晨丽和吴文巍就将公益服务当作两人的“约会”,江晨丽认为,一家人一起做公益活动就是在进行家庭聚会,“带着女儿参加公益服务,在我看来也是亲子活动。”

  谈及今后打算,江晨丽还表示,夫妻俩以后会继续加强他们的专业能力,服务内容将从市民扩大到企业,从服务日常应用扩大到服务科技创新,努力服务到更多的人。他们还希望通过以身作则,带动更多志愿者加入到公益服务中来,向整个社会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