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很多 经典导读太少
据《青年报》报道:目前全国的图书重复出版问题依然很严重,有人做过统计,重复出版的大多是所谓经典名著,比如《小王子》中译本大概有几十个版本,而《红楼梦》就有上百个版本。一方面是经典出版很多,而另一方面是经典的导读很少。不可否认的是很多经典阅读门槛很高,如果没有导读的辅助,一般读者也只能敬而远之。这个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经典导读本实在太难得
写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催眠师手记》的畅销心理图书的高铭,最近出了一本《人人都能梦的解析》。这其实是一本弗洛伊德名著《梦的解析》的导读本。高铭说,他之所以想写这么一个导读本,是因为他惊奇地发现,虽然很多读者都知道《梦的解析》,也很热衷于谈论这部名著,但其实表示能真正看懂这本名著的人很少。现在市面上流传的各种《梦的解析》版本,基本上都是基于1910年代引进中国的那个半文半白的译本,但是这个版本与现代人阅读的口味显然是有距离的。
显然,经典或者热门作品是需要导读,通过导读来提高读者对于原著的理解。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结合热门电影《攀登者》推出了一本《电影〈攀登者〉全纪录》,这本书也被视为是《攀登者》的导读本,这书除了收录了原著作者阿来所写的原创故事,导演的拍摄剧本之外,更主要是收录了1960年5月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4位登山者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贡布的人物小传。这对读者理解整部电影显然是有巨大的帮助的。
对于读者来说,经典作品的导读本是如此必须,但是青年报记者在书市中采访时发现,这类导读本十分罕见。即便有导读,也基本上是属于教辅一类的图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成绩,但真正给普通读者看的通行的导读本很少。一方面经典作品出了很多,一方面经典的导读本却少得可怜,这确实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通译人才匮乏是主要原因?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青年报记者,经典导读本的缺乏恐怕还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总体来说,一些作者认为写名著的导读本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辛辛苦苦把导读写出来,人们记住的还是经典原著。比如这次《电影〈攀登者〉全纪录》,资料的收集工作是十分繁琐的,作者为了收录权威媒体刊登的人物小传,花费了大量心力,但这书归根到底还是一本关于《攀登者》的书。
而在高铭看来,导读写作的观念的改变可能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还是写作导读本的能力。为了写《人人都能梦的解析》,高铭花了8个半月研读《梦的解析》英文版,还请了心理学专业的译者帮给他解释一些专业术语。而即便如此,高铭对于《人人都能梦的解析》这个导读本也并不是有完全的把握的,他说,这书只是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梦的解析》的角度。
高铭告诉青年报记者,一个人要写导读本必须具有通译和转换的能力。比如《梦的解析》里会同时提到“汽油”“酒精”“柴油”三个词,这在中国读者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所以对原著的意思也就很难理解,但是高铭查了《梦的解析》德文版原著发现这三个词的词根果然十分相似,于是他在注解时就加了一条说明,认为这三个词就相当于中文的“海豹”“海报”和“拥抱”。这样也就便于中国读者理解。
通译和转换的能力,从本质上说是需要导读本的作者能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但是现在能够达到这样一个水准的作者实在不多。这也是导读本成为稀缺货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