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如何破解“手机困局”
近日,安徽一中学公开砸毁学生手机引热议。据了解,学校为了起到警告示范作用,当众砸毁手机已不是第一次。
在上海,学生能将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带进中小学校园吗?如何破解学生“手机困局”?
多数中小学不让带手机
记者发现,本市大部分中小学原则上不允许手机进校园,特别是小学。不过,也有一些学校允许带手机,但课堂上不能使用。
“学校规定手机不能带进校园,如果必须带的话,需由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批准且粘贴统一标识后,学生方可带入非智能手机,但在校内不允许使用,学生只能在进校前和离校后使用。其实,学校里办公室、门卫间、宿舍等地方的所有电话设施,都向学生免费开放。校园内还设有投币的公用电话,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对外联系的需要。”有着20多年一线教学经验、10多年校长管理经历的文来中学(初中部)校长柏彬说,绝大多数“问题学生”的产生,或多或少都与智能手机有很大关系。其中,最大概率是沉迷打游戏、网络聊天、交友不慎、早恋早熟、厌学逆反以及接触网络不良信息等。
在协和双语尚音学校,智能手机可以带入校园,但必须调至静音放在书包柜里,平时不允许拿出来。对于智能手表,则暂时没有约束。闵行区虹桥中心小学不提倡带智能手机或智能手表进校园。“家长会上有明确要求:学生确有特殊和突发情况需要和家长联系的,学校的外线电话全部免费提供学生使用,学校也提倡老师主动提供自己的手机给学生使用。极个别学生带智能手表的,班主任会与家长、学生口头约定:只有放学阶段才可以使用,主要用于学生与家长的接送联系。”校长唐晓安说。
协和双语学校规定,严禁学生将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带入校园。新生入学前,学校就将这些在校园手册上加以明确。学校配有平板电脑,足以满足学生课堂使用。校长杜玲说,家长给学生戴智能手表,无非是为了方便与孩子沟通或了解孩子方位。目前学校的家校沟通软件上,已将校车接送学生到校的信息同步发送,便于家长第一时间了解。
“制造”矛盾锻炼学生自我管理
怎样管控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
在协和古北高级中学,对于手机的使用有以下规定:允许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但明确在课间休息、午间休息时间不允许在教学楼内和教室内使用,学生可以在操场上找到合适的位置使用;上课期间,老师可要求学生携带手机进课堂用于教学,若无明确规定,则不允许带入课堂。校长陈杰妮说,学生成长进入的未来社会,肯定要面临人机相处的环境,刻意地在校园环境中“制造”一些可控的矛盾,比如可以带手机进校却不能随意地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把握如何与电子产品相处。在中学阶段学校把这一可选择的、可控制的权利交给孩子自己,可锻炼孩子自控能力。校方鼓励在家庭中也使用类似法则来安排孩子的上机时间,通过家校合作,更好地帮助孩子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西方发达国家也在对校园手机的使用问题进行探索。2018年,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了关于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意大利和英国等虽未正式立法,但也通过教育行政部门颁布了全国法令,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课堂;韩国绝大多数中小学都配备了手机存放柜,形成了“晨会上缴,放学时归还”的规定。
有家长提出,最好给青少年设计专用手机。但在一些技术专业人士看来,青少年专用手机无非是屏蔽一些游戏软件等,可能成本较高,家长有兴趣,但学生未必真正愿意使用。对于“阉割版”的手机,哪些功能需要屏蔽,也需要随着不同年龄不断调整,在节假日或毕业后,这类手机可能就无用武之地了,所以未必真的有市场。中学生手机管理应疏堵结合,上海市实验学校副校长陈兴冶说,学校不禁止学生带入,但不建议在教室等教学区域使用。只要引导得好、管理好,完全可以发挥智能手机的正面作用,比如上学路上听英语广播、在手机上查阅资料。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则以“模拟听证会”形式将该问题摆上台面,通过调查问卷、师生和家长座谈、听证等方式听取各方意见,由学生事务中心出台相关规定,让学生接受民主法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