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推出中学生“苗圃计划2.0” 优秀学员进校将优先培养
苗圃计划是同济大学自2001年开始探索的大中小学贯通培养模式,致力于为中学生搭建培养兴趣、发现自我的平台,让中学生了解大学文化。11月18日,同济大学正式发布“苗圃计划2.0”,将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面向国家紧缺人才,重点实施“7个1”,打造一批适合中学生的在线学科科普课程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为每所苗圃中学定制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全过程渗透思政教育,全面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实现可借鉴、可推广的大中小学贯通培养的新模式。
中学生在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动手实验
同济大学一直具有将大学教育向中学前移的传统。早在民国时期,同济大学就与全国多所优质高中签订《教育合作协定》。据同济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招生办公室主任黄一如教授介绍,在上海市吴淞中学和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至今完整珍藏着当年的《教育合作协定》,如今这两所学校也已成为同济大学“苗圃计划”合作中学。
让中学生了解大学文化、大学学科专业,走进大学校园,走近大学教授。根据“苗圃计划”,同济大学的教授从高一开始就进入苗圃基地“育苗”,举办各类讲座,指导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其兴趣特长发展。中学生利用假期来到同济大学,参加苗圃夏令营等各类学科活动。经过为期两年半的“过程培养”,同济大学对每一位苗圃学生进行“过程+结果”的全面评价。“苗圃计划”实施近9年来,已与全国11个省份的31所重点中学携手合作,同济大学已有23个学院参与到这一计划中来。
同济大学知名教授进中学“育苗”
“‘苗圃计划’实施以来,受到了中学、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和好评,也得到了各级教育主管单位、兄弟高校、中学校长等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认可,这是基于这一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及学生健康成长的规律,以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助力中学进一步整体提升办学质量,彰显了作为大学的责任与担当。”黄一如教授说,“非常值得欣慰的是,‘苗圃计划’的这些理念与新高考背景下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谋而合,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提升‘苗圃计划’的信心与决心。”
黄一如教授介绍,“苗圃计划2.0”将在原“苗圃计划”“走出去、请进来”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努力实现让中学生“处处能学、时时能学”,并把“激发兴趣、引导创新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作为其核心内容,打造适合中学生的线上学科科普课程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与研究性学习方向。
中学生参加同济大学暑期夏令营,图为参观物理实验室
据悉,“苗圃计划2.0”在对每一个苗圃学生进行全过程培育、记录、评价的基础上,符合同济大学培养目标的学生可获结业证书,表现优秀的可获“优秀学员”称号。这些学生在进入同济大学后,可优先进入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获得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的机会,也可优先选择与苗圃阶段的培养具有相互衔接关系的专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