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南中学首创“五步处理法”拒绝校园欺凌,让每名青少年都能被温柔以待

2019/11/25 10:17:20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吴燕    选稿:张丹洋

  电影《少年的你》热映,将校园欺凌这一沉重话题推到了公众面前。电影会下线,然而生活还在继续,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校园欺凌在中小学校园一直存在,影响甚至威胁着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每名青少年都应被温柔以待。或许,此刻你身边没有发现校园欺凌的个案,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思考,可以为之做什么。上海市上南中学正通过一项课题对校园欺凌开展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开发主题教育课件,给学生和家长列出实用建议,并首创学校面对校园欺凌发生的“五步处理法”,对校园欺凌大声说“不”。

  九成高中生知晓校园欺凌,但不知该如何应对

  欺负弱小、敲诈勒索、言语以及肢体上的伤害……屡屡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年发布的全球校园欺凌报告显示,每年约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校园暴力和欺凌。

  2016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2017年1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记者了解到,上南中学正在开展的区级重点课题《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高中生校园欺凌特征表现及防治措施的实践研究》,通过网络平台面向浦东的部分高中生(含中职生)开展了一项线上匿名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高中生中有96%表示对校园欺凌现象有所了解;72%的学生对校园欺凌表示“深恶痛绝”。就“如果目击校园欺凌,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课题组给出的是多选题,调查显示,38%的学生表示“会上前制止”,60.67%的学生表示“会报告老师或家长”,但有32.58%的学生表示“会感到害怕”,19.66%的学生表示“什么也不会做”。以上数据表明,参与调查的学生对校园欺凌现象有一定了解,对其危害有一定认识,对于遇到校园欺凌如何面对和处理,并不十分明确。

  调查还发现,不论学生性格偏内向还是外向,都有遭受校园欺凌和实施校园欺凌的可能。此外,校园环境对校园欺凌发生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学校应努力为学生创建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区别“欺凌”和“玩笑”,主观故意是重要因素

  那么,什么样的行为算是校园欺凌呢?课题中引用了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中的界定: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然而,对于未成年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而言,要判断是“欺凌”还是“玩笑”并不容易。课题总负责人、上南中学学生处主任张正国认为,“主观故意”是判定欺凌还是玩笑的一个重要因素。平时,同学之间有时候开开玩笑也未尝不可,但要把握好分寸和尺度,玩笑过头了、给对方造成伤害了,那就不仅仅是玩笑了。“简单地说,如果这个举动的结果是大家都开心,通常就是开玩笑;如果有人不开心了,就可能是校园欺凌。”

  比如,在学校同学之间常会互相起外号,一个侮辱性的绰号就有可能是校园欺凌的具体表现。张正国举例说明,曾有一名初中生,因为头发干枯、卷曲被同班同学嘲笑,并被起了一个侮辱性的绰号。那些嘲笑者每天以喊这个绰号为乐,在多次被刺激后,那位被嘲笑的学生用凳子把其中一名嘲笑者砸成了重度脑震荡。后来,那名被起绰号的学生被迫转学,因为对校园和学习产生抗拒,初中毕业后没再上学;而那名被他砸伤的学生,也留下终身后遗症。

  此外,孤立班级(社团)中的某位同学,算不算校园欺凌?张正国介绍,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三大判断标准是:主观敌意,即欺凌方有伤害对方的主观意愿;力量的不对等,即欺凌方和受害方存在力量上的不对等,这里说的力量可能是身体层面的,也可能涉及心理、经济等层面;持续性,即欺凌行为不止一次发生,或者在未来有可能发生多次。同时,校园欺凌通常可以分为语言、身体、网络、社交四类。“因此,我觉得,如果是故意且持续性地孤立某位同学,就是社交欺凌。”张正国表示。

  网络成校园欺凌新土壤,率先出台《预防指南》

  随着移动互联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正成为当下校园欺凌的新“土壤”。早在2017年4月,上南中学就发布了上海首份中学生《网络欺凌预防指南》。在此基础上,上海市教委于当年10月发布《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并发放至全市中小学。

  所谓“网络欺凌”,即指利用互联网做出的针对个人或群体恶意、重复、敌意的伤害行为。2013年,一名受湿疹和抑郁困扰的英国少女在网站上贴出照片,发布求助信息。可是,随后几个月内的回帖中充斥着“丑女”“肥婆”“帮帮忙去死吧”等恶毒评论。持续的谩骂、诅咒和人身攻击,最终令这名14岁女孩精神崩溃。张正国认为,这类校园欺凌甚至比传统的校园暴力危害更大。“如果说传统校园欺凌是硬暴力,那么网络上的欺凌就是软暴力,涉及的范围更广、影响更大,对学生心理的冲击很大,如果处理不当,危害更大。”

  记者了解到,上南中学当时发布的《预防指南》包括9个部分,包括“什么是网络欺凌”“网络欺凌的危害有多大”“网络欺凌有哪些形式”“网络欺凌的成因是什么”等。同时,还给出了具体建议,包括“学生要学会自我保护,不能以暴制暴”“在网络上不要泄露自己的私人信息”“不能随便上传自己照片”“受欺凌时也绝不能保持沉默”等。

  家校合作防范欺凌,“五步处理法”可复制

  家庭是防止校园欺凌重要防线。上南中学设计编印并发放了《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告家长书》,从“防范校园欺凌,家长可以提醒孩子这样做”“当孩子遇到校园欺凌,家长可这样做”等5个方面进行了贴心提醒。

  如何在校园预防校园欺凌?课题组想到借助主题班会课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并设计了一套主题教育课件,包括“和谐校园零欺凌”“让‘大熊’不再受伤害”等。同时,向全体学生发起《做最美上南人倡议书》,在其中对学生就“发现校园欺凌”“遭受校园欺凌”等情况给出了6条中肯建议。

  上南中学还从学校层面总结出了针对一般欺凌事件的“五步处理法”,以规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降低其危害。五步是指:“分”,即无论老师还是同学,当发现校园欺凌现象时,应马上制止欺凌行为的继续,把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分开。如果没有老师在场,须马上汇报老师。“冷”,即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须及时介入,在分开当事双方的同时,让双方都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行为。“理”,即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通过询问当事双方以及现场其他学生等途径,了解事情经过,理清事情原委。“联”,即在掌握欺凌事件经过原委的基础上,班主任老师及时联系家长(监护人),通报说明欺凌事件相关情况。同时,积极争取家长(监护人)的配合支持,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孩子。“结”,即经规范认真的调查分析,得出欺凌事件的调查结果。在责任清晰的基础上,依据校纪校规和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学校对实施欺凌学生开展批评、教育,给予校纪处分等教育惩戒。同时,对当事双方进行一个阶段的追踪、教育、心理疏导等。

  在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王伟杰看来,上南中学的课题研究是一项基于支持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性和发展性研究,也是一项实操性较强的研究,为其他学校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借鉴。

  对于上南中学的做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增强教授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介绍,挪威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校园欺凌干预的国家,2017年,挪威力推“零容忍”校园欺凌法案,对学校处理欺凌事件提出更严格规定,同时给予学生和家长更多权利。“上南中学这一项课题的做法与国际接轨,给上海乃至全国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和案例,课题成果加以总结和提炼后,值得向更大的范围借鉴和推广。”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