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重视“舌尖上的校园”建设 “食育”引领学子迈向健康生活
2018学年起,上海在全市范围推广中小学食育工作,旨在通过各学校多样的教育方式,向学生传播饮食相关知识,最终帮助学生养成健康饮食的终身生活习惯。食育全面推广一年以来,上海各级各类学校以食品安全和营养标准为根本,在让学生吃饱吃好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餐桌文明、餐饮环保等食育内容宣教实践,打造校园舌尖上的风景线。
打好健康营养基础
食品安全是校园餐饮的首要大事。上海自2016年起对校园食源追溯信息进行全过程监管,提升了校园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营养均衡是学生午餐的必备要素。在上海的食育工作中,尤其注重各区学校菜谱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不断提高配餐科学性,确保营养均衡。同时,督促学校按照食品安全管理平台的有关要求及时上传菜谱信息,充分考虑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季节等因素,提供适宜的食材并不断改善营养午餐配制和加工制作工艺,提升供餐品质,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同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市食品安全联合会编写了《中小学食品安全与营养午餐指津》,各中小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考使用,将营养均衡真正落在实处。上海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编制了《上海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系列读本》,读本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的特点,寓教于乐,各有侧重,分小学低年级版、小学高年级版、初中版、高中版共四册。
在奉贤区育贤小学,学校通过微信平台推送“食堂的一天”,让全校师生与家长了解每天学生午餐的制作流程。学校每周还邀请家长代表与学生一起品尝午餐,并从午餐的色、味、质、用餐环境、服务态度、泔脚回收量等方面认真评价,做好学生午餐检查记录与建议。
打造餐桌礼仪文明
个人的文明教养,可以在餐桌上得到真实体现。上海在中小学生中间开展食育工作,教会孩子们餐桌上的礼仪是主要目的之一。
餐桌礼仪不局限在上桌吃饭这一个环节。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食育工作中,通常将餐前餐后多个环节的行为均作为教育内容。例如,餐前准备包括认真洗手、分发餐具、维持秩序等环节,有条件的学校还通过广播和有线电视等方式,宣传营养成分和食物感恩理念。
用餐礼仪则包括细嚼慢咽、不挑食、不浪费,以及吃饭动作等各种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减少粗俗行为。如吃饭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和同学聊天,进餐过程中不玩弄碗筷,不用筷子指向别人等。
餐后环节以有序放还餐具、收拾好桌面为主。在上海今年实行垃圾分类后,餐桌垃圾分类开始成为各学校重点的食育内容之一。如饭后剩余的食物残渣与擦嘴纸巾,以及其他干垃圾要分开丢弃等。市级还通过“我的厨师”主题征文、食育海报设计等活动,加强宣教,强化食育的理念。
青浦区实验小学就将食育写入学校的“日行日新”一日常规儿歌中:“饭前洗手有秩序,取餐排队不争抢;安静用餐不挑食,餐盘摆放要整齐。”同时,在行为规范检查评比中,少先队大队部把午餐节俭作为一日常规的抽查项目。学校还利用主题教育、每周一讲、家长课程等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用膳、用餐节俭、文明用餐等食育工作。
闵行区
航华第一小学:打造舌尖上的教育
自全面推广后,食育不仅逐渐成为学校重要工作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学校办学品质的重要指标。航华第一小学在食育工作中追求规范不失灵动的节约之美、生活之美和感恩之美,成效显著,取得了家长的一致赞许。
为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学校在“少代会”上选择了小农场建设的提案进行落实,建设了“勤耕园”小农场,种植一些蔬菜,把校园的环境建设融为师生食育教育的生态历程,让静美校园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每一个孩子。
在常态化工作方面,学校每学期由后勤保障部牵头,对学生“营养午餐”进行调查问卷,认真分析数据,做好调整与改进;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理事会,听取家长理事们的意见与建议,并对中央食堂的供餐进行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学生对午餐集中问题,与后勤保障部沟通,做好学生营养午餐的改进。每学期学生发展部要落实食育相关的活动,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对“用餐礼仪”“食品卫生”“营养搭配”“光盘行动”“食育示范班”等方面进行评选及评比,让学生自主自动地有所转变,养成良好的用餐行为,杜绝食物浪费。学校食育领导小组每学期组织两次学习沟通会议,了解当前食育工作的核心要素,推进下一阶段的食育工作。
杨浦区
建设小学:“食”在建设“育”向未来
狭义的“食育”即饮食教育,广义的“食育”则是要培养有与环境和谐相处意识、有传统食文化理解力、有良好饮食习惯的健康食生活的人。建设小学一直把“食育”工作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食在建设,育向未来”核心理念。
学校实施食育“三纵三横”。“三纵”即学校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认真履行关于学校食品安全各项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促使学校食育工作的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食育”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发展中心和总务处具体负责全校师生相关“食育”的主题教育活动;班主任、午餐管理教师、卫生老师和食堂管理员则为具体实施的教育者。
“三横”即学校由表及里实施模式——让学生食之有味,从了解“食”开始。学生自主管理的“午餐营养在线”每天向全校师生介绍当天饭菜的营养知识,让学生食之有益,从玩转“食”开始。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的“食材”,学校建立了“APL蔬果园”“APL烘焙室”,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开展“膳食探秘”,让学生从认识“食”开始达到食之有形。
浦东新区
建平实验小学:“五字”德育行食育
“爱、律、礼、勤、洁”五字德育是建平实验小学构建的德育目标体系。食育工作进入推广后,学校将食育与“五字”德育目标有效结合,通过各类常规管理、专题教育等形式,编辑了《建平实验小学午餐管理指导纲要》纸质版和视频版的德育校本课程,形成了学校特色。
“爱”即爱粮节粮,爱惜餐具。学校请午餐督察员跟踪观察为班级服务的食堂工人,还邀请厨师在升旗仪式里介绍食堂工作,教育学生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律”即遵守午餐纪律,开展自主管理。学生午餐督察员从餐具摆放、午餐纪律、互帮互助、午餐光盘等方面进行监督,强化全体学生的午餐纪律和光盘自律意识。
“礼”即尊重和感谢他人劳动,并将“餐桌礼仪”教育落实到每个学生午餐时的举手投足、待人接物中,让学生明白餐桌文明就是要规范每个小细节和小动作。
“勤”即学习食育知识。学校通过探究课、健康教育周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食品安全知识、膳食知识普及等方面的专题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勤”学知识,对食育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从而提升健康素养。
“洁”即思辨践行,做到习惯养成。学校围绕食育开展“舌尖上的美德”“舌尖上的素养”等专题教育活动,聚焦学生午餐行为规范现状,通过想想问题成因、找找解决策略、用用改进方法等形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效帮助学生养成了“洁”的习惯。
黄浦区
蓬莱路第二小学:“积分点赞”激励节约
为了更及时、更细致、更便捷地评价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不同表现,让评价更具激励效果,让来自不同教师的评价变成可以统一管理的大数据,蓬莱路第二小学开发了“智能即时评价系统”。其中,“礼仪用餐爱惜粮食”也是该平台中的指标之一。学校利用该平台开展食育评价,鼓励学生用餐文明。
之所以设定用餐指标,源于学校对学生午餐情况的观察和思考。学校发现,现在的孩子看到不喜爱的饭菜就不吃或吃得少,每天都有大量的食物被浪费。因此,需要借助评价的力量来改变学生的不良用餐习惯。
每天午餐后,班主任用即时评价系统对爱惜粮食、不剩饭剩菜的孩子进行积分评价。对于午餐安静文明的孩子,也会计入积分。家长可以通过点击APP专属链接查到孩子获得积分的情况。学生则可以使用积分兑换蓬莱小镇货币,在小镇课程中兑换体验活动,或者到便利小超市兑换奖品。
积分点赞的方式改变了教师的育人理念和教育方式。问卷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学生都非常喜欢这样的评价方式,尤其是积分统计累积,可以兑换各种奖励深得孩子的心。教师普遍反映,积分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学生学习的状态明显提升。
静安区
闸北第三中心小学:经典项目惠健康
说到健康,闸北第三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会马上想到学校的两个经典项目:“少年人自己的健康小讲座”和“中华小当家”社团。正是在它们的引领下,健康饮食在孩子们中间逐渐形成了习惯。
“少年人自己的健康小讲座”是学校每周一的午间小广播。每期播出前,小主播们都需要主动预约、自发撰稿,带着一颗“服务的心”站到话筒前,从不同的视角和同学们分享“食育”主题:如“平衡饮食健康生活”“优选食材吃出健康”“营养早餐快乐满分”“文明用餐礼仪先行”,其他内容还包括菊黄蟹肥中华美、肥胖的危害与预防、不挑食不偏食、好好吃饭、喜欢吃糖的人群为什么不能多吃糖、早餐的重要性……这些分享专题,都通过微信公众号“来秀说”进行再传播,以惠及更多的人群。
每周二下午进行的“中华小当家”社团同样人气十足。学生们通过网络报名,在课堂上学习各种厨房基本素养知识。在动手操作环节,学生们要由易及难地学习掌握包括洗切配、煎炸炒炖蒸等在内的“厨事”。还要走出校门,在市场实地考察中了解询价、选购、买卖、支付等环节的要点,在完成任务单的过程中锻炼综合素养。
虹口区
四川北路第一小学:发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同伴教育是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之一,食育也不例外。四川北路第一小学使用大量详实的资料和来自身边的真实案例,运用同伴教育、家庭互助教育、少先队争章教育等多种模式,让学生教育学生,家长教育家长,启发学生自我觉醒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学校协同大队部、家委会,在家长开放日中开展了“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争做光盘小达人”等珍惜粮食为主题的亲子书友会活动。通过开展现场调查,了解学生的午餐和晚餐的浪费情况;通过故事介绍,帮助学生了解“粮食危机”,明白浪费是可耻的行为;通过学习农耕,交流古诗名言,让学生感悟粮食“来之不易”;通过好书推荐,倡导“珍惜食物”,引导学生从“学会感恩”做起,落实“节粮行动”,做到“光盘小达人”。
很多家长反馈表示,书友会的分享活动效果十分显著。在老师们用苦良心的教育下,孩子们了解了农民种粮食的辛苦,懂得了珍惜粮食,学会了餐桌礼仪,明白了感恩生活和帮助他人。
普陀区
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食”中明理“行”中育人
为促进学生遵守饮食文明礼仪、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养成健康的膳食习惯,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以“明理-塑形-育神”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校本特色活动,多措并举,把食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明理”意在培育“食”文化。学校必须要给予学生知识上的引导,纠正学生因无知、不自知而产生的饮食习惯上的偏差。例如通过微信健康卫生系列知识推送、每周四中午卫生健康广播等平台,宣传普及食品的营养价值、饮食卫生、食品安全注意事项等知识,使得学生在连续性的、潜移默化的强化教育中打下认知上的基础。
“塑形”重在培养“食”习惯。“光盘行动”是学校食育工作的一大特色,行动以午餐为支点,全面发动食堂工作人员、学生、教师、班主任、校领导等各方力量,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饮食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膳食习惯。
“育神”旨在塑造“美”人格。学校打造果蔬田园校本探究课程,充分利用固有设施和资源,推出包含田园设计师、种子的秘密、果蔬保育员、植物艺术家等10个主题课程,加深学生对植物、食品、土壤等相关知识的认识,提高合作交流、科学探究的能力。
徐汇区
龙南小学:合理搭配健康膳食
小学生正处于体格、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早餐质量、饮食习惯对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学习效率有很大影响。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能力和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龙南小学抓住学生饮食合理搭配这一关键问题开展宣教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学校对在校四年级学生开展的调查显示,有60%以上的学生早餐食物品种单一,有8%学生不吃早餐。在午餐方面,30%学生有挑食、偏食的习惯,喜欢吃肉类、米饭类、油炸类食品。80%以上家庭制作晚餐前不考虑,甚至不过问学生的午餐情况,多数家长认为让孩子吃些好的、贵的就是营养,孩子喜欢吃什么就烹饪什么,热量、脂肪摄入较多,形成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还有个别家庭晚餐会选择吃昨天的剩菜、剩饭,这样的饮食习惯影响了孩子健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调查基础上,学校积极动员家庭开展家校共育,共同维护学生的饮食健康。通过家长学校、医疗机构、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进一步丰富学校健康教育资源,引导家庭和社会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活动后,学校对四年级学生再次进行调查,95%以上的学生表示家庭早餐食物品种增加到两种以上,包含主食和水果或牛奶豆浆等,饮食均衡的健康意识正在家庭内逐步建立。
长宁区
天山第一小学:食育工作多点开花
学校基于“联通儿童与世界”的办学理念,培养“知勤俭、会合作、守规则”的“小蚂蚁”(学校德育工作的符号),把学生在校午餐打造成重要的教育资源和阵地。
多年前,学校就研发了多门食育拓展型课程,如“民族大餐”“外教下午茶”“西餐礼仪”等。为了保证学生的午餐质量,学校形成了可供选择的“A餐和B餐”,并确立了校领导和“蚁爸蚁妈”陪餐制。
学校三楼有一个“天空菜园”露天菜园,那里不但有豢养的小白兔,还种植着午餐的蔬菜。三年级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班认领一块菜地。班级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不同的分工劳作。学校还将午餐与学科紧密挂钩。科技课上,老师向孩子们介绍常吃的蔬菜。通过图片介绍、实物观察,孩子们能够说出常吃蔬菜的名称,认识蔬菜可食用的部分从而了解到蔬菜的营养价值。语文课上,老师让孩子们写一写在“天空菜园”的种植体会或是最爱吃的蔬菜。通过写作,老师引导孩子们感受蔬菜种植过程的不易,领悟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在对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中显示,家长反映学生改掉了爱吃零食、挑食、剩饭等不良饮食习惯,逐渐形成了比较科学的饮食观。
松江区
九亭第五小学:五彩食育助成长
九亭第五小学在建校之初,就把食育工作列为德育的重点项目之一。学校认为,食育不单单基于食物营养、健康教育,还有技能教育、生活教育。
每个学期,九亭第五小学都会开展食育文化月活动,利用升旗仪式、情景剧《悯农》、少先队活动课、午会课等进行集体教育。教师们还有针对性地寻找关于午餐礼仪、习惯的视频进行播放,以此激发学生好奇心。学校还会拍摄、制作模范午餐班视频,并在全校进行展播,以此激励学生带着集体荣誉感去“吃好饭”。
学校设置分餐值日生、餐间礼仪巡查员、餐后劳动值日生,让每位学生轮流参与午餐管理的各环节中。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张争章卡,内容是对午餐习惯和礼仪要求的细化目标,班主任会对午餐表现好的学生给予积分奖励,每周进行总结。除了定期开展的评比活动以外,学校还要求全体班主任每天针对学生的文明午餐行为,在小程序上进行积分赋分,确保每个家庭都能收到当天午餐行为的即时反馈,这一举措有效矫正了学生在午餐中的不良习惯,促进学生逐步达成良好的用餐行为规范。
宝山区
宝钢新世纪学校:从礼仪课程迈向食物感恩
什么是食育?宝钢新世纪学校在实践中认为,食育不仅仅是单纯的餐桌礼仪和食品的营养搭配,而是包含更宽广的范围,如健康的身体、丰富的心灵。把对于环境所怀有的爱护之心,最终延伸到艺术想象力和人生观培养上,这也成为学校开展食育的出发点。
学校德育的特色课程是“礼仪”。结合食育,学校在六年级礼仪课中,从食礼划分、筷子文化、席位文化、用餐方式、餐具使用、得体表现、点菜礼仪等内容教授学生用餐礼仪,帮助学生举手投足优雅于餐桌之间。
礼仪体现在用餐文明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宝钢新世纪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就餐前要依次排队,高年级同学要礼让低年级同学,男同学要礼让女同学;学生要尊重炊事人员,注意使用礼貌的称呼和礼貌的语言;餐桌吃饭要求文明卫生,饭菜残渣与其他垃圾分类倒在指定地点;从买饭菜开始就注意节约粮食,根据自己的食量和口味进行适当选择,买来的饭菜应尽量吃完。
通过调研家长资源,学校聘请家长营养师深入学校为学生开展健康微课,为学生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发扬优秀传统饮食文化,让学生从小爱上天然食物,拒绝垃圾食品并学会均衡营养、合理膳食。
崇明区
绿华小学:小小“菜农”多开心
绿华小学地处崇明西部绿华镇,拥有丰厚的地域资源。学校建设了一块属于孩子自己的劳动实践基地——开心菜园,并开发打造《开心菜园》《种子探秘》《快乐果园》等一系列校本课程,开展“食育与劳动”实践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教育效果。
在绿华小学,老师们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果蔬作用、生长过程、种植方法、营养价值,激发学生对种植的兴趣。同时组织学生在班级菜地学习一些种植蔬菜方法,安排学生管理蔬菜的一些技能,组织学生收获蔬菜。此外,学校还与社区联手,通过社区练习实践基地,保证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如组织学生参观桔香园开心农场、尧农果蔬基地等。学生们不仅学习了植物种植的相关知识,还体会到创业的不易,逐渐懂得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
学校通过《农村小学家长参与校本乡土课程,<菁菁园>建设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让学生在自己家的蔬菜地继续种植一些常见蔬菜,培养学生种植蔬菜的兴趣。同时,学校以生态教育为突破口,在开心菜园各项实践活动中,将校本课程向田园、庭园延伸,让孩子们在乡土情境中学习探索,又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反哺给父老乡亲,形成自己的文化品格和良好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嘉定区
普通小学:来做“小小帮餐员”
食育也能走出校园,走向全市。今年,嘉定区普通小学的“小小帮餐员”被评为上海市“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同学们互帮互助,在团结友爱、和谐互助中收获许多课堂外的体验感悟,真正做到“食育”。
作为学校的一项常态工作,“小小帮餐员”们出现在学校食堂的各个环节中,为中午前来就餐的同学们提供助餐服务——餐前装箱分发迎接同学。学生们进入食堂餐厅工作区域后,首先进行体温测量,确保没有发热症状并进行双手消毒后,方可更换工作服,进行餐盒搬运、餐具分发等帮餐服务工作;餐间开展礼仪巡查,保障纪律。学生们在巡视中提醒同学们轻声用餐,杜绝喧哗,并友情提醒挑食的同学珍惜粮食、保证营养均衡,倡导光盘;餐后引导同学爱护餐具,有序离场。用餐结束时,“小小帮餐员”还监督同学是否按规定在指定地点倾倒剩饭剩菜,是否将餐具放在指定回收处,在这个过程中是否爱惜餐具、做到轻拿轻放。
“小小帮餐员”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劳动能力、协作能力,提升了自我管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体会到每一餐背后工作人员付出的劳动成果,学会尊重劳动、感受劳动之美。家长们也表示,食育应当从每个家庭做起,帮助孩子养成餐饮的各种良好习惯。
金山区
金山小学:科学膳食助力健康
健康与饮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合理的膳食能让孩子茁壮成长。金山小学在成功进行学生肥胖干预的工作前提下,利用食育推广契机,进一步开展科学膳食工作,让学生们既能吃得美味也能吃得健康。
健康向上的环境可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熏陶、推动和导向的作用。学校充分利用校园里宽阔敞亮的走廊空间,布置了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更新及时、贴近生活的“营养角”。小小的一角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营养和食品知识宣传、健康食谱和健康行为的介绍以及学生的健康日记选登等。这些散发着健康魅力的小知识、小贴士吸引着每一位路过的师生和家长。特别是学生健康日记,更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健康知识学习兴趣,产生了学生间竞相效仿的内驱力。
学校在全校范围内招募师生成立“劝阻志愿者”,来劝阻学生食用“垃圾食品”。每天放学后,两支“劝阻志愿者”队伍准时上岗。校卫生室多次面向全校学生作“向垃圾食品告别”专题讲座。讲座从“垃圾食品”的辨识、危害入手,晓之以理,倡议全校学生克服贪嘴的习惯。
学校在假期内还向学生和家长推出了健康饮食大比拼活动套餐,采用亲子互教、亲子共教、亲子擂台等形式,发挥家庭成员的良好用餐习惯,做到小手牵大手,让健康餐饮习惯得以延伸和保证。
在全社会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落实的大背景下,上海中小学全面推广食育的实践表明,健康生活需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上海中小学广大师生正在通过多样的方式,在校内营造氛围,甚至向校外辐射传播有关食的知识、培养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以及传承民族饮食文化等一系列内容,使更多人认识到食育对健康的有益性。上海要建成全球卓越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其基础是健康之城。因此,食育的未来必将更为宽广,探索与实践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