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长访谈|高安路一小:培养好奇的孩子,做不焦虑的家长
在上海的教育强区徐汇区,有一所口碑和实力俱佳的公办小学——上海市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家长们习惯称她为“高安路一小”或简称为“高一”。
高安路一小的著名校友之一,便是已退役的NBA篮球巨星,如今的中国篮协主席姚明。
图片说明:姚明和高一小学的学生们。本文图均为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
图片说明:小学时期的姚明
“有的学生即使没有像姚明那样的篮球天赋,也没有百灵鸟的先天条件,但他一定会有另一种潜质。因此,我们要积极去信任、期待、关注每一个孩子。”高安路一小校长滕平说,作为公办小学,高安路一小主要是对口入学,“我们不挑选生源,实行的是全纳教育。”
图片说明:高安路一小校门
滕平对高安路一小有着深厚的感情。1984年从上海市第四师范学校毕业后,她就来到了高安路一小,从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做起,到担任教导主任,再成为一校之长。30多年来,她始终在思考:如何科学地认识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如何去发掘每个孩子的潜能。
于是,她从2005年起提出打造一所“七彩高一”的办学目标,在基础课程之外设计了“6+X”课程,同时把项目化学习(PBL)用于课堂。“有学习的发生、有思维的碰撞、有情感的交流和互动,学校才能作为一个健康的组织去发展。”滕平认为。
图片说明:滕平校长(右二)和学生们在一起
“七彩”的教育需要“留白”
澎湃新闻:“七彩课程”是高安路一小最大的办学特色,这一课程如何让孩子们的学习更精彩?
滕平:“七彩课程”喻示着为不一样的孩子提供多样的课程。学校从人的智力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出发,在基础课程之外设计了“七彩课程”,也即“6+X”课程。
“6”包括健康宝贝、成长脚印、走进传统、拥抱世界、创智空间、亲近艺术;X课程则随着社会与学生兴趣发展而不断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包括三个维度:一是留白,在常规教学时间里留有空白,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二是整合,设立“超级课堂”,进行跨学科学习。三是特长,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立“多彩梦想”,以俱乐部形式开展活动,为这些孩子提供更高更宽的学习平台。
留白课程给足了孩子想象的空间,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一条新的通道。小学正是对世间万物萌生兴趣、主动探索的年龄,最好的教育并不是用无限多的课程填满孩子的时间,而恰恰是留出一块空白,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给孩子留白,没有填满的部分,要孩子自己去发掘和充实。
有目标、有行动力、有适应性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我们希望培养出好奇的小孩、负责任的伙伴和独特的自己。
图片说明:滕平在2019学年少代会上
从“飞镖神童”到“马术达人”
澎湃新闻:“七彩高一”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哪些活动受孩子们欢迎?
滕平:学校的社团活动种类繁多,多达数十个,有以校友姚明命名的小姚明篮球队,还有金孔雀舞蹈团、小风帆海模队、向日葵书画团等。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是学校每年的固定节日。
图片说明:高安路一小学生施沿序在投飞镖。姚勤毅图
学校地处上海市中心,校园面积不大,所以我们倾向于开发更多占地少但是锻炼性强的项目,比如飞镖队。射飞镖既要看准靶心,又要计算分数,小小飞镖让孩子们动了身体,也练了脑筋。
我校的学生施沿序被称为“飞镖神童”,7岁在高一就读一年级时,就已成为中国年纪最小的飞镖选手。上海市飞镖运动协会表示,正因为有了好的飞镖氛围和训练环境,才让施沿序这样的“飞镖神童”浮出水面。
图片说明:学生参与校园马术表演
我们还是上海市学校新兴体育项目马术运动的试点学校,包括我们在内,上海市目前已有16所小学成为马术运动试点校。马术运动不是贵族运动,马术进校园,可以培养孩子与自然和动物和谐相处的能力。
图片说明:高安路一小的学生丁景和、赵榛焮、蒋承翰发明“迷你声控智能分类垃圾桶”。
我们的孩子还热衷结合实际进行创意发明,比如同学针对上海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发明了“迷你声控智能分类垃圾桶”,在学校科技指导老师杨晓旭和张敏的指导下,丁景和、赵榛焮、蒋承翰三位小学生通过将单片机、语音模块、超声波感应器、LED灯等器件串联起来,再通过语音识别技术来区分垃圾的种类。这一发明走出校外进行展示,相当吸睛。
创新不是少数优秀学生的专利,而是每一个学生都有的潜能,学校成立“学习素养”项目组,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放心地跟随自己的兴趣前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创造性的前提。
“未来教室”打造全媒体交互空间
澎湃新闻:学校入选上海市信息化标杆校,也有现代化的“未来教室”,未来教室如何颠覆传统的课堂?
滕平:未来教室是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场所。2016年,我们成为上海首批试点“未来教室”的学校。
“未来教室”突破了一般教室的“单投影+黑板”模式,配备了双投影融合与3台电视机,不仅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交互体验,也实现了进一步的信息联动。还配备了先进的3D设备,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功能,把许多枯燥的科技内容通过增强现实的图景,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既要顾及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又要因材施教,这在以前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打通了这一难点。
通过AI school系统,教师能够更好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及学习方式,进一步深化课堂人与人、人与机、人与环境的交互,实现线上到线下立体的全方位的学习,让学习游戏化,使小学教育的方式发生变革。
项目化学习培养“会学习的孩子”
澎湃新闻:项目化学习(PBL)是最近很热的一个词,听说学校在一年级开学的“学习准备期”也进行了项目化学习的新尝试。
滕平:在一年级学习准备期,孩子们迎接的是一段崭新的人生,开始逐渐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者”了,但他们的内心知道“学生”这个身份的含义吗?
2013年9月,上海市小学试点启动“学习准备期”,但是几年下来,我们发现学生通过2~4周的准备期学习,对于“学习者”身份并不真正理解,并不能够将学习准备期习得的内容和学习关联起来。
2018年,我们重新设计了“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融入项目化学习要素,希望将孩子们的思维、知识、行动、文字和情感表达等有机结合起来,在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有意义的、综合性的深度学习,从而真正理解“学习者”,完成学校学习准备期的基本任务,重新定义“会学习的小孩是怎样的”。
图片说明:滕平解析项目化学习
除了一年级的学习预备期,学校还分别在语文、数学、英语、自然四个学科中开展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推出“衡复印象”、“旅游攻略”、“可能性问题”、“我是小编辑”等有趣的项目,同学们通过项目化学习,将自己的学习收获以模型、图册、推介会、演讲、书信等丰富的形式呈现,给老师们带来了很多惊喜。
教师成长知识共享机制
澎湃新闻:学校对于老师的培养有什么举措?
滕平:我们是一所传统学校,老师的流动不大,目前全校老师平均年龄达39岁。为了鼓励老师更有干劲,我们有清晰的人才培养梯队制度,无论是入职新教师的培养,还是青年教师,或者骨干教师以及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每个人都有成长的通道。
根据学校教师发展需要,开展了基于“知识管理”理念下的教师知识共享平台的构建,创新工作策略和工作方式,运用集体智慧去促进学校成员的成长。
图片说明:滕平在2019年十周岁集体生日上为孩子送祝福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的所有工作也都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开展。集体参与优势的模式让新教师有了安全感,老教师有了成就感,也让学生们在课堂内的收获越来越丰富。
好的老师,要有目标感、有行动力、有适应性,此外,对于小学教师而言,还要有亲和力。有亲和力也是我相当看重的品质,每年进行新教师招聘时,有没有亲和力是我重要的标准之一。
做不焦虑的家长有“秘方”
澎湃新闻:教育焦虑是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尤其是家长的焦虑感特别强,如何做不焦虑的家长?
滕平: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和“身教”相比,身教的效果要大得多。父母对孩子谆谆教导,其影响力不及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
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如果你想让孩子去图书馆借书,家长自己不泡图书馆怎么行呢?如果你想让孩子少看电视,家长自己却总在刷微博微信、逛淘宝京东,孩子又怎么会不受影响呢?
当今社会的快节奏,给家长带来了很多压力,加重了焦虑感,作为家长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情绪包容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的家长觉得自己很优秀,孩子也应该很优秀,一旦孩子表现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火气就上来了,这就是不良情绪表现的一种。作为家长,要学一些心理学,根据孩子身心成长的规律来考虑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
教育孩子,就像是培育一棵树,从容的“爱”,需要“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但顺应不是放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的成长若没有规范和规则,则人生很难成功。家长还要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能够自我发现、自我管理。自我生活能力强的孩子,长大后一定是充满自信、有魅力的人。
因此,孩子的成长一定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家长自身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家长的格局决定了孩子成长的平台和界限。每位做家长的,都要不断学会自我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