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安全开学,沪上学校“拼”了

2020/4/23 14:20:58    来源:解放网    作者:陈征    选稿:蒋昕婕

  

  图片说明:位育中学在食堂门口设置了脚踏式水龙头

  

  图片说明:卢湾中学开展校园防疫演练/晨报记者陈征

  下周一,本市初三、高三年级就要返校开学了,开学的“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细方案、最实举措”如何落实?昨天上午,记者走访了卢湾中学、位育中学。

  学生体温“一日三测”

  昨天上午,记者在卢湾中学、位育中学看到,学校防控的硬件物资已经配置到位。

  卢湾中学校门口贴好一米间隔黄线,保安对地毯进行消毒,学生在校门口完成鞋底和手部消毒。想要进入教学楼,要先通过测温仪,体温有异常的话,测温仪会发出警报,学生需要进行复测体温。进入教室上课之前,由老师再次进行体温测量。此外,该校还为每位教师准备了一份“复工防疫礼包”,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了一套“爱心防疫礼包”。“爱心防疫礼包”中包含了口罩、口罩塑封袋、一次性手套、免洗洗手液、酒精消毒湿纸巾和《卢湾中学学生复学一日防疫指南》。

  位育中学在校门口设置了红外测温通道,只需1-2秒钟,即可对学生体温进行测定。此外,每个班级都设置测温消毒点,配备有“防疫物资包”,包括耳温枪、酒精棉球、免洗洗手液、消毒湿巾等防疫物品。

  位育中学还将建立学生个人体温检测档案,开学之后,学校将对全校学生体温进行“一日三测”,分别在早晨、中午、傍晚三次测量,密切监测学生的健康状态。

  错峰就餐保证安全

  交作业是很常见的课堂行为,但学生们依次传递作业本,会不会因此增加交叉传染风险?

  卢湾中学校长张怡介绍,该校调整了交作业的方式,由同学们轮流将作业本直接放到讲台上,再每天由一位同学送到老师办公室,回来消毒手部,老师批改作业前也要消毒。

  学校给每个班都配备了一个消毒器,同学们从图书馆借还书后可以立即消毒;而图书馆也会用紫外线消毒灯对书本进行消毒,然后才放回书架,避免交叉感染。

  用餐是开学疫情防控的重点。卢湾中学场地较小,全校有91位老师,但教工餐厅只能同时容纳十几人用餐。为了无缝衔接管理学生,卢湾中学调整了老师的用餐时间,从11:10-12:30,老师轮流错峰去食堂把套餐领取回办公室进行用餐。

  位育中学在食堂门口设置了脚踏式水龙头和感应式无接触流水洗手装置,从细节上切断可能的传染途径,保障师生健康安全。

  教室使用时间间隔有要求

  音乐、美术、劳技这样的专业教室,以及生物、化学实验室,每天都会有多个班级的学生轮流使用,会不会也有交叉传染的风险呢?

  对此,卢湾中学的做法是,一个班进去用过之后,保洁人员马上进行消毒,间隔1小时之后,第二个班才能进去。不仅如此,包括学校的会议室也是由校办进行登记统一管理。前一场会议结束,立即消毒、消完毒通风后至少要间隔1个小时以后,才能再次举行会议。

  位育中学将寝室楼的一层全部设为隔离区,住宿学生若突发体温异常情况,进入单人单间的隔离房间,每个房间除了配备基本的防疫物资,还配备了医用空气净化器,防止空气交叉污染。

  复学初期节奏“缓一缓”

  返校开学意味着从云端教学转为线下教学。因此,这次开学的过渡衔接至关重要。

  张怡说,线上到线下,需要关注多方面的衔接,复学最初阶段可能是“缓一缓”的节奏,首先要做好学生心理的过渡、状态的调整,让孩子们有信心。为此,最近一周学校围绕“返校的期待”这一话题,鼓励孩子讲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沟通交流,读懂孩子。

  通过一些线上班主任家访、线上云班会、心理活动月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接纳情绪,指导学生调整作息规律。其次,各学科逐步诊断网上学情,通过在线随堂练习等做好学校对学生学习评估。评估中既关注两个月来整体在线教学效果,同时也关注个体学习差异。老师根据评估情况,针对整体薄弱知识点内容,准备了一些小专题,回校后巩固;针对个体学生,学校用了‘组团式”推进方式,为初三学困生增加个别化辅导课程,量身定制个别化课表。

  另外,学校还将保留一些线上答疑线上互动的方式来增强个别化指导的效果,力争将线上线下优势互补,互相融合,作为今后一种常态的混合式学习方式。

东方少年(kid.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