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爱国情 红色精神培育联盟校一年扩容至31所
学生走出校园,寻访烈士后人,开启行走课程,绘制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手绘地图。曙光中学“重走红色之路”实践课程的足迹,已遍布遵义、延安、瑞金、于都等。从近日第二届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精神培育联盟校“云论坛”上传出最新数据,联盟校成立一年来,目前已扩容至31所,跨越11个省市,并在不断壮大中。
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景,都系统而巧妙地蕴含着“红色元素”,通过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这些环境也成了“会说话”的课程微系统,比如农耕实践基地、洪炉校史馆、纪念碑、雕像微景观等。依托校内场馆建设,丰富课程载体,曙光中学在校内打造了“一馆九室一基地”,一馆即洪炉校史馆,九室即长征精神等九个主题教室,一基地指的是与学校一路之隔一期占地6.5亩的农耕实践基地。“依托农耕基地,落实生命教育、劳动教育和创新素养培育,培养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红色精神要素。”曙光中学党支部书记李龙权说。
在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瑞芳看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元的,随着信息化发展,具体手段也更加多维度。不管是高校,还是中学,从某种程度说,我们都是红色教育的践行者,都应该坚持做好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培育工作。
据统计,红色精神培育联盟校成立一年来,目前在课程建设、学生活动、教师教育科研等方面定期有序联动。去年5月,第一届红色精神培育联盟校主题论坛上全国23所学校参加。在曙光中学的牵头下,联盟校筹办了“曙光杯”奉贤区中小学红色故事演讲大赛、“曙光杯”上海市高中生英语演讲邀请赛,来自上海20多所高中的学生用世界的语言讲中国的故事,表达了青年一代炙热的家国情怀,彰显当代学子健康向上的时代风采。
许瑞芳说,作为红色精神培育联盟校发起方的学校,今后将继续加强联盟校校际间红色精神培育理论实践水平,在共同努力中,探讨出一套规范有序的培育制度和课程体系,比如目前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曙光中学正在探索开设的《青少年公民品德培育》等课程在内的6门大学高中融合课程,也希望今后这一课程序列能进一步拓展,实现大中小学课程方面一体化实施机制,让更多联盟学校受益。
曙光中学以特色育人目标的六大要素为指向,分层构建分年级目标,构架了学校、家庭、社会三力同向的特色育人体系。在家庭育人方面,学校打造了“红色曙光、智慧家长”特色项目,2019年被评为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学校还成立了红色精神培育研究中心,由中心指导,协调校内各处室和部门,组织、协同校外红色精神培育联盟校相关活动。
去年8月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学校模拟政协委员撰写的《关于改善儿科医生短缺的提案》获得“最佳调研报告”等在内的12项团队和个人奖项,在全国77所参赛学校中获得“最佳团队”称号。2018年,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小课题《精准扶贫,我们在行动》,获得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大赛二等奖。社会实践后,学生在校内进行课程分享。“从清明祭扫到篝火晚会采火,教育活动中仪式感的营造和利用,能有效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使学生从红色精神的抽象认知到具象体知。”李龙权说。
此次论坛直播共吸引了超过3000人在线收看。奉贤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说,红色精神培育联盟校的建立是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探索,也是一个创新举措。一年来,联盟校进一步扩容,校际间交流、互访密切,有效整合了区域乃至全国红色教育资源,通过这个平台,红色精神培育的经验有效推广,“红色教育”的方式更多元化,让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更实、更深、更细。
当前,奉贤教育致力于全面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在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引领支持下,区域内如曙光中学这样拥有红色印记的学校从办学实际出发,有效整合资源,共同致力于搭建“红色教育”平台,进一步助力奉贤教育打响南上海教育品牌,实现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