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创新 奉贤首批10所基地学校启动

2020/6/30 16:21:59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选稿:潘馨仪

  走进厨房,化身“小厨神”,煎炒烹炸,一会儿工夫,一碗热气腾腾的葱油拌面出锅了!育贤小学二年级学生黄心云的家中,一家人围坐,享用孩子的劳动 成果。从“整理小达人”到“居家小厨神”,今年防疫期间,育贤小学的每个孩子都在家中开展劳动。自建校之初,学校就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小心愿课程”,不断创新探索家校社联动,让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18日,奉贤区“科研、德研、教研”协同创新工作室成立,首批10所劳动教育基地学校同时启动,从推进“三研”协同创新来培育劳动教育特色发展。劳动教育不只是有一个菜园子或一块地,还在于如何运转,指导家长,成为劳动教育推进开展过程中的示范。

  心愿引领将劳动教育渗透家庭

  育贤小学有一项“小当家”课程群:一二年级开设整理小达人、家务小帮手、茶香润童心等校本课程,三至五年级开设皮影小传人、美丽布艺班、种植小能手、中华点心师等。特别是四年级的劳动技术课程中,融入了3D打印技术,学生动手设计制作收纳盒、创意小支架,开发学生的劳动创造力。

  如何让 劳动的种子在校园扎根?建校规划初期,学校开辟了占地面积近200平方米的农耕园基地,用于创设学生劳动教育的乐园。全校有25个班级基地,低年级学生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松土、播种、浇水、施肥,高年级学生则自主开展蔬菜、瓜果、花卉的种植和采摘等生产劳动。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学校设置了“校园”和“班级”的小岗位,校园“小岗位”按需分组,择优聘用。“晨读小老师”“植物美化师”“节能小卫士”“纸杯管理员”“卫生小管家”等小岗位,既锻炼 了学生的劳动技能,也激发了劳动光荣感与责任感。

  有的孩子在班级里活干得很多,回到家里却不爱做,怎样避免这类情况,真正让劳动成为个人生活和成长的一部分?下学期,校园微社会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还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逐步开展跨学科综合学习、项目化学习、课题研究式学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中最好的教育资源。劳动教育通过家校社联动,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家庭中,比如鼓励孩子在家中分碗洗碗、叠衣服、剥毛豆等,让劳动教育生根落地。”育贤小学校长顾雪华说。

  劳动教育“种子课程”集团内共享

  在庄行学校,有一块占地30多亩的劳动基地,将劳动教育与农耕文化、农业现代化结合,引导学生走进劳动基地、走进大自然,在玩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工作。学农基地的建设,还将通过蔬菜的种植、动物的养殖以及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等运用,以光伏提水系统、水处理及生态循环等,创建水循环生态风景示范基地,以栽培果树、培育花卉等,创建绿色植物种植学习示范,打造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基地的研究。

  “大厨来了”“微缩家居”“屋顶乐植物” “我是酿酒师”“绿色大课堂”等……青溪教育集团的首批劳动教育“种子课程”将在集团内的5所学校实现课程资源共享。青溪教育集团目前包括青溪中学、青村中学、尚同中学、塘外中学和四团中学5所乡镇初中学校,首批打造的劳动教育“种子课程”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型劳动”三大类型,成熟完善后,还将进行区域推广。

  “三研”协同创新家校社联动

  奉贤区首批启动的10所劳动教育基地学校,具体包括曙光中学、青溪教育集团、庄行学校、育贤小学、树园幼儿园、奉贤中专、汇贤中学、育秀学校、奉教院附小、明德外国语小学。“教研、德研、科研‘三研’协同十分重要,不仅区教育学院要‘三研’协同,各基层学校也要‘三研’协同。‘三研’协同创新工作室,由专业部门,立足科研、德研和教研,围绕教育发展重点,聚焦问题,上下联动,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一条协同推进,服务学校、师生、社会以及教育内涵发展、品质发展和特色发展而创设的工作平台和机制。”奉贤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竹林说。

  与此同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奉贤区教育学院共同签订区域层面的劳动教育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同创普润(上海)机电高科技有限公司与育贤小学、上海金源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庄行学校进行校企劳动教育结对签约,共同推进劳动教育事业,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劳动教育不只是建一个菜园子或一个农垦基地,就是劳动教育了,还在于如何运转,指导家长,在家、校、社的联动中,成为真正推进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的示范。”奉贤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希望抓实劳动教育,体现在学校日常管理中、班级建设中,融合在家庭教育中,发挥基地学校的劳动教育示范作用,引领各学校因地制宜全面开展,使劳动教育常态化、有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