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发明亮相上交会,快来看看这37项“奇思妙想”

2020/7/6 14:29:01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选稿:蒋昕婕

  “AI智能课代表”,你见过吗?

  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的甘子恒、邓凯元同学就设计了这个本领超大的课代表:它不仅能在疫情期间利用非接触的方式收集、运送作业本,并且能高效适应多种运送需求,解决了人工课代表收作业耗时耗力且极易出错的问题。

  自2019年12月启动以来,“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创业(模拟)团队行动”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活动主要围绕“创新项目优化培育实践活动”及“提升学生创新素养”两个方面展开。

  经过一年的孵化培育,此次评选出三十七项成果进入“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参加“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发明成果展”,接受大众的检验。今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活动改为线上展示,自2020年7月3日开始常年设展。这为青少年走近真实的发明世界,升华创新意识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

  创新萌芽生生不息

双速自动磨墨机

  带着稚嫩的发明,怀着创新梦想,又一批有志创新创业的青少年来到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参加项目遴选活动。新一期的活动中,项目团队与导师通过双向选择,根据产品特点将学生团队分组,近三十位特聘导师为学生团队带来了几十场专题培育和近百次个别指导。

  本期项目得到专家组的交口称誉,相较于往年,与很多来自于青少年灵光一闪的创意或者概念模型不同,本期中的很多项目如:创意3D打印机等项目已经从设计概念走向了工业样品,该产品可以在机身缩小一半的同时将打印范围扩大一倍,具备了符合市场化需求的可能性。其中,18个项目已获得或者正在申请专利。

  协同培养助推创新

  本期团队行动自启动开始,“创新创业(模拟)团队行动”共举办10场专项“系列前沿高端科技普及讲座”,组建了来自航天航空、都市绿色、大数据、3D打印、人工智能、区块链、深海探索等前沿领域的24位专家学者团队,根据“项目推进计划”,专家团队与项目组学生深度对接。在导师们悉心地指导下,将青少年发明的独特视角与潜在的市场价值充分发掘出来,亮相本届“上交会”线上展会。

  今年,活动还特别邀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加盟,共同开展“设计主题培训营”。通过15课时的专题技术培育,帮助学生学习使用多种数字加工技术,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小发明家们的产品变得更加接近市场需求,兼具美观性和实用性。

  今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世界按下了“暂停键”和“慢进”键,但青少年创新创业教育的脚步并未停止。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的老师们就利用微信、邮箱摸底项目进展,高效组织管理,为活动提供基本保障;专家导师“在线”指导,通过微信群、电话,关心团队项目进展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分享前沿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多方努力让项目团队创新热情不灭,创新速度不减。

  成果转化回馈社会

  上海市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苏清源同学从小热爱书法,每天练字前都要花去他很多时间去磨墨,而用现成的墨汁又达不到书法中枯笔与润笔技巧对于浓淡墨的需求。因此,他设计了一款“双速自动磨墨机”,通过砚台的圆周运动和墨夹的直线运动配合光电传感器控制电压的大小,使电机产生不同的转速,从而实现一机磨出不同浓度的墨汁的效果,该产品不仅能控制墨汁的浓淡,还能适应4寸和6寸不同尺寸的砚台,提高效率的同时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使练书法成为真正的艺术体验。通过导师们的指导,走作品的外观和用途拓展方面有了极大的改进,从“裸机”到如今2.0产品,后续苏清源还考虑对产品的降噪和附加功能的拓展进行探索。

  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甘子恒、邓凯元同学设计的“AI智能课代表”初版产品是利用3D打印整体框架进行作业本的收集及运送,但因整体结构笨重,影响行进效率。经过导师们的多次一对一指导,导师们对作品的轻量化提供了改进意见,并在功能和设计上给予了三点意见:1、模块化组合(适应各学科需求)2、叠加容器(区分同学科不同作业如本子和试卷)3、底盘美化包装对结构。通过导师们一次次地指导,同学们完成了迭代产品。一个既轻薄又能保证牢固度,还能根据学科分类放置不同收集框且可进行随意叠加的AI智能课代表就完成啦。

  高楼坠物、幼儿坠楼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社会问题时常发生,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的刘竞择、潘戬铄、乐源团队非常关注此社会问题,他们在思考如何有效预防或尽可能降低此类事件发生的恶劣结果。经过团队的集思广益在多方收集资料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发明了一款“高空坠物检测与拦截装置”。这款装置是利用红外线探测结合电磁弹射,将装置安装在阳台、窗户等位置下方,通过上下两套检测设备,检测是否有坠物发生,一旦发生坠物,弹开底层折叠防护网拦截坠物。经过工程专家们技术指导,装置的效率及点-线-面的检测等难题都一一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