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江南美惊艳了萌娃们
博物馆的夏令营更像是一场探险之旅。青年报记者常鑫摄
据《青年报》报道:马上要上小学二年级的沈仕霖刚刚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学期,过去半年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家里度过的。所以当他与其他小朋友在上海博物馆的展厅里席地而坐、听老师讲名画故事时,沈仕霖兴奋极了,过去那种熟悉的课堂的感觉又回来了。最近,上海博物馆学院“了不起的江南”主题夏令营成了孩子们暑期的好去处。青年报记者郦亮
成长
从名家名画中了解励志故事
这天,夏令营安排的早课是由专业老师在上海博物馆5月份刚刚开幕的特展“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现场给孩子们讲解王冕和倪瓒的名画《墨梅图轴》和《汀树遥岑图轴》。
王冕和倪瓒虽然同是明代画家,生活时代也差不太多,但是画家的境遇很不相同。沈仕霖就对王冕成长道路的艰辛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老师说,古代成为画家的大多出生在富裕人家,因为笔墨纸砚都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撑,但偏偏王冕出生于一个穷困农家。为了习画,他不得不手指蘸了水在砖头上画画。有时琢磨绘画太入神,还发生过所放的牛跑到别人家偷吃粮食的事。“这要多么大的毅力和决心,才能学好画啊,我们现在的条件可比王冕好多了。”
这是沈仕霖第一次参加上海博物馆学院的夏令营。他告诉记者,因为家里住得比较远,他平时很少有机会踏足市中心的各家博物馆。爸爸妈妈希望在家上了几个月网课的沈仕霖能够走出家门,利用暑假多学一点东西,于是就报了这个夏令营。这样沈仕霖不仅有一周的时间跑博物馆,还能听到很多有趣的故事,这些都是平时在学校课堂里学不到的。
相比沈仕霖,同样上小学二年级的周恭谨算是博物馆的“常客”了。去年他就参加了上海博物馆学院的夏令营,只不过上一次所有的活动都是在室内举行的,而这次则增加了户外参观的环节。周恭谨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记者,平时大家学业都很忙,各种课内课外作业一做就是几小时,其实身边没有多少同学常去博物馆。但是据他的经验,利用假期到博物馆体验体验是很有好处的,这能让自己学到很多知识,而且经常一学就记住了。
寻宝
让假期的孩子们在博物馆中“探险”
暑期一到,各种文化设施就是“孩童汹涌”,其中博物馆是孩子最多的地方之一。其实让孩子过好“文博假期”,并不仅仅是把孩子放到博物馆那么简单,如果不加以引导,不进行适当的教育,那么就极有可能发生像最近上海玻璃博物馆珍贵艺术品被孩子损坏的事件。
其实这也是上海博物馆学院青年讲师徐旭峰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徐旭峰对记者说,要让孩子过好“文博假期”,当然应该对他们进行一些辅导,但是怎么辅导是很有讲究的。因为文博在很多成年人眼里都是很枯燥的,更不要说如此快速吸引孩子的关注。
记者注意到,此次上海博物馆学院夏令营为期一个星期的课程被命名为“博物馆中的探险之旅”,把在博物馆看文物比喻成是一场“探险”,这本身就足以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徐旭峰说,应该让孩子们知道来到博物馆不仅仅是欣赏作品,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蕴含着人生百味,希望孩子能够像寻宝一样挖掘到文物背后跌宕起伏的故事,从而对文博产生兴趣,来享受文博知识带给人的快乐。
徐旭峰之前曾在上海博物馆工作过一段时间,因此对那些馆藏珍品如数家珍。让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和孩子们说到倪瓒有洁癖时,徐旭峰提到了倪瓒“闻声寻痰”之事,引起孩子们大笑。徐旭峰说,幽默好玩不代表可以胡编乱造,他所有的内容都是有史料记载的,孩子是不可以被欺骗的。
游学
欣赏古代江南文化重镇之美
近几年游学之风日盛,每逢寒暑假各种游学团就爆满,所去的以外国名校居多,家长也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认为在行旅之中学习,对孩子是有教益的。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出国通道已基本上关闭。于是“博物馆游学”大热,一方面这费用比出国游学便宜得多,另一方面在博物馆里同样可以尽览各国文化。
记者了解到,上海博物馆学院夏令营启动于去年暑假。去年的课程基本上都是在博物馆内完成的,涉及历史、考古、音乐、美术等多个门类。今年夏令营保留了馆内课程,但因为呼应上海建设江南文化的要求,提出了“了不起的江南”这个主题,所以有必要走出上海,去更广阔的江南之地走走。在5天的课程中,老师带领孩子们将分别走进杭州、苏州、扬州、绍兴这些古代江南文化重镇,透过一件件重量级文物来理解江南文化的内在之美,每天都有进馆课程,营员们在博物馆里欣赏文物领略江南之美,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