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四史教育,95后学子讲述家书故事

2020/8/3 9:43:16    来源:东方网    作者:刘昕璐    

  据《青年报》报道:一封家书,遥寄情思;光阴流转,星火不灭。《家书中的“四史”故事第一课:战火中的革命精神》最近登上了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和B站。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学生“四史”讲师团系列微党课第一讲,由大夏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大学生党员担任“讲师”,聚焦朱德的家书故事。

  铭记历史

  家书的温柔中蕴含力量

  “我对革命尽责,对家庭感情较薄亦是常情,望你谅之。”这句话摘录自朱德同志在抗战取得首次大捷时写给妻子的一封家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那个铁骑肆虐的年代,朱德写下的每个字,都凝聚了他深切的情感。他与士兵同甘共苦,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在家与国之间,朱德选择了国,因为他深深知道,只有国泰,才能民安……

  娓娓道来这个家书故事的是,华东师范大学2017级中文系学生王钰,她正是本次“四史”教育第一课的主讲人。虽然视频最后呈现出来只有15分钟,但她和小组成员大概录了150分钟。

  “课磨了很久,第一遍甚至已经上传至网站,又被指导老师叫停,重录第二遍。”王钰说,自己感觉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真正地像上课一样,语气,神态,手势,PPT的配合,以及和屏幕前05后的互动设计。

  其实,视频也是王钰剪的。这个过程,也让她明白什么叫做“术业有专攻”。除了这些辛苦,王钰更是切身感受到四史教育不仅对屏幕那头可爱的小朋友们有教育意义,对于大学生党员自己,更是自我学习的过程。

  “家书的温柔中蕴含力量,备课读信过程中,很多次,我都落了泪。”王钰认为,我们常说家国家国,究竟什么是家,什么是国,什么是家和国,这些家书给了大家感人又震撼的答案——展大国命运,诉小家悲欢。如今,大家都没有经历过风雨动荡的时代,但却应深切知道,脚下每一寸土地背后的历史都值得铭记。

  触动灵魂

  更好地理解国家理解时代

  据了解,首期系列课程,是大夏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与上海市奉贤区奉浦街道团工委合作,面向奉浦街道初中生,推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核心课程——家书中的“四史”。这群95后的“讲师”,自己查阅档案馆藏、书籍和资料,自行备课,在历史的穿梭中用心备好一节课,将之奉献给05后。

  微党课首批家书中的“四史”系列,以时间为轴,以书信为线,重回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夕、新中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段。在品读革命先辈们的家书信件过程中,用家的温暖、时代的正能量和历史的厚重感,将“四史”的故事娓娓道来。

  继《朱德家书》之后,家书中的“四史”系列还将推出《周恩来、邓颖超的两封家书》《焦裕禄子女写给天堂的父亲的一封信》《家书中的改革开放记忆》等内容。

  项目指导老师、大夏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赵景玮指出,书信是史实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书信的时代背景,反映的客观事实,人物所展现的精神风貌,都是很好的四史学习教科书,95后大学生党员给05后初中生通过“见信如面”的方式来讲解“四史”,不仅讲活了红色故事,历史故事,也使四史教育中励志、奉献、牺牲、坚守等精神与青年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触动青年学生灵魂,真正达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