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牵大手,争当“光盘侠” 小记者们带你去“追根溯源”一粒米的生命旅程

2020/11/10 14:51:48    来源:东方网    作者:东方少年记者团    选稿:蒋昕婕

  

  

  一粒米,从田间到餐桌,它都经历了什么?就让东方小记者们带着我们一同前往“光明米业”,探究米的生命旅程吧~

  

  珍惜粮食做小小“光盘侠”

  陈玫立学

  10月17日,在东方网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其他小记者一起来到了光明米业崇明基地开始了“一粒米的生命旅程”的探索。

  

  

  两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先来到了光明米业技术中心参观了水稻育种。刚下车,哇!一片金黄的稻田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一阵风吹过,金黄的稻谷随风摇摆着,唱着哗哗的歌声,仿佛在欢迎我们呢。一位阿姨告诉我们,这片水稻田中有很多不同的品种,不仅有常见的黄色,还有彩色的水稻呢!在这里,我还知道袁隆平爷爷在研究的杂交水稻,这里也有研究并在种植呢!为了防止小鸟偷吃,农民伯伯们还给稻田上盖了一个防空罩呢!农民伯伯可真聪明!

  接着,老师用小机器给我们演示了把稻谷中的粳米打出来,看着一粒粒雪白的米粒从稻谷中分离出来,还带着丝丝热气,原来大米是这样产生的呀!

  吃饭时间到了,阿姨刚打开电饭锅,一股带着清香的米饭的香味就飘了出来。只见碗中,一粒粒米粒晶莹剔透,就像一颗颗小珍珠,轻轻的吃上一口,甜甜的、糯糯的,还带着丝嚼劲,真香!我可做到了光盘了呢!

  

  

  下午,我们来到光明米业长江农业基地,参观了水稻收割和稻田整地。只见一个个大型收割机在金黄色的稻田里来回穿梭,饱满的稻穗不断滚入机器,金灿灿的稻谷,不断地从收割机尾部喷涌而出。嗡嗡隆隆的收割声在稻田里响起,就像奏起了一曲丰收的歌。而后,一台红色的大型整地机很快的在翻着土,一阵阵新鲜的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

  带着一天的收获,我们踏上了回程的路。今天,我亲眼看到了一粒米,从育种到大米,经历了很多的历程。而在这过程中,为了让大米质量更好,更符合我们的口感,科技人员、农民伯伯等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更要珍惜每一粒米,珍惜每一个人的付出,节约粮食不浪费,做小小的光盘侠!

  一粒一粒米,来得不容易

  吃饭要注意,我们要爱惜

  奥都

  “我是一粒米,别把我看不起,一粒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这首简单的儿歌,不知启蒙了多少小孩子对粮食来之不易的第一认知。百闻不如一见,今天就让我们东方网小记者带你们去看看这“一粒米”是怎么来之不易的吧。

  

  “农民伯伯早起晚睡,每天种田地。”我们首先来到了“光明米业”长江农业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羊肠小道,两边挺立着高大的树木,河水在树林边上潺潺流淌。伴随着秋风习习,从远处飘来甜甜的桂花香。走过羊肠小道,我们来到了真正的田间地头,一望无垠的水稻丰收在望,田边盛开着一簇簇的野花。

  我们发现水稻上有一层若有似无的网,讲解员告诉我们:这是为了防止小麻雀啄食稻谷。他还说,别的方法,譬如放稻草人、捕鸟网啊,都没有效果......原来稻草人只是个传说啊!

  走着走着来到了田地的边缘,我们又发现在水稻边上有一颗小小的西瓜,只有拇指大小,讲解员为我们普及:“农民们夏天把西瓜籽吐在这里,因为没有合适的温度、湿度,水稻还和它抢养分,导致这个小西瓜长不大。”善于发现的我们还找到了姑娘果,螺蛳......友好的讲解员冒着减产的风险,还给我们每个人送了一枝水稻。

  “小小一粒米,别把我看不起,一粒一粒米呀,才能做成饭。”下一站,我们来到瀛丰五斗大米加工厂,一进大门,就有三只小狗迎着我们跑了过来。里面停放着各式各样的农用机械:耕地的,播种的,收割的,洒农药的......这些机械就像是变形金刚,有的底盘下可以让一个小朋友走过,有的轮子比我们的身体还大......

  工作人员热情地给我们介绍大米剥壳器的原理——把水稻放入小孔里,盖上盖子,启动机器,大米就剥好了,米糠会被倒进垃圾桶里;剥好壳的大米储存在冷库,这里常年保持在五摄氏度以下,防止失去养分。

  经过这次体验,我们彻底明白了大米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餐桌的,以后一定会更加爱惜粮食的。“小朋友呀要爱惜呀,吃饭要注意。一粒一粒米呀,我们要爱惜。”

  一米一粟来之不易

  丁恩硕

  自古以来,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0月17日,我跟随东方网小记者团来到了崇明光明米业“探索一粒米的生命旅程”。

  

  

  在前往农场的路上,我满心期待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在秋风中泛起一层层“金色海浪”。可一到农场,映入眼帘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远远望去,一望无际的稻田上仿佛笼罩着一层红色的薄雾,走进一看,原来是一张巨大的红色的网把稻田遮得严严实实。这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好奇心。

  技术人员向我们揭晓了谜底,原来科研人员经过无数次杂交试验筛选出的优良品种,采用纯天然有机的种植方式,种植出来的稻谷更饱满、更香甜,同时也会招来更严重的虫害和鸟害。传统的稻草人、防鸟弹和鞭炮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只能支起一张巨大的网将稻田保护起来,地有多大,网就有多大。

  我们餐桌上美味可口的米饭,经历了五月浸种、七八月抽穗扬花、九十月成熟收割,倾注了科研人员、工程人员等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我们更应该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珍惜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一粒米的生命旅程

  赖妙

  怀着激动的心情,上了巴士,由于早上起得过早,路途又遥远,上车看了会儿资料后,就睡着了,后来是快到了的时候醒来的。

  

  

  首先,我们参观水稻的育种,看着各种各样不同颜色的杂交水稻,不禁感叹中国农业和科技的发展之快。看着路边五颜六色的花朵,好像在暗示着中国明天会更好,本来平静的心灵此时起了一丝波澜,“大家看看,这是一株水稻。”演讲员说着,扯了一株稻子给我们看,大家立刻围上去看。只见那株金黄的稻子静静地躺在演讲员的手中,这株稻子颗粒饱满,在太阳的照映下,更加亮眼,仿佛它的周身涂了一层金粉。

  稻田一望无际,在每圈稻子的底下,都有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不同的符号。有的是全英文,有的是准汉字,但每张小牌子都很干净,没有倒的。看完稻田,来到一座农家的屋子下,看着一粒粒前一秒还有着“褐色衣服”的稻子们,从机器中出来之后,就没了“衣服”,露出了圆圆胖胖的“小肚皮”,我十分惊讶,这个速度也太快了吧!才几秒,2大碗的米粒都没了“褐色衣服”,并且没有一粒还“穿”着“衣服”。参观完这些之后,我们就去吃午餐了。

  

  

  12:00吃完午餐,我们就坐着巴士,马不停蹄地前往水稻收割场,看着场内一台台2米多高的收割机器,这时候的大部分机器都出去工作,我们只看到了20几辆左右,有红的,也有绿的,问了演讲员才知道,原来红色的都是国外引进购买的,绿色的是国产的,国外的一辆差不多300万,而国内的一辆才差不多80万,惊呼,怎么相差这么大,“为什么不多多支持国产的呢?”演讲员手一摊,道:“因为国外的机器功效更好,虽然贵。”是的,即使1辆国外的机器的金额足以买差不多4辆国产的,可无奈,国外的机器功效更好。同行的几个小朋友嚷嚷着以后国产的机器会超过国外的,价格也会更高,一旁的工作人员一脸欣慰,“少年志,则国志,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好好学习,以后就靠你们了。”顿了一下又说:“当然,现在还得靠我们!”“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顿时车库中响起了阵阵哄堂大笑。没错,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祖国的未来还得靠我们。

  在回程的路上,看了会儿风景,又睡着了......

  有意义的一天

  ——做“光盘行动”的践行者

  刘羽曦

  今天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我和我的小记者朋友们一起来到了光明米业。这是我第一次当小记者,也是我第一次自己出来参加课外活动,我有些紧张,又有一些兴奋,还有一些期待。这次参观我会有什么收获呢?

  

  

  首先我们来到了光明米业在上海崇明岛的技术中心。在那里,我看到了水稻育种。以前从来不知道水稻是什么,水稻是如何种植的,今天我就知道答案了!原来,我们天天都吃的大米,是在水里种植出来的。接下来,我又去了光明米业长江农业基地,在那里我认识了收割机和脱谷机,他们是用来专门收割水稻和整理稻田的工具,有了这些工具,我们就不用再用人工来收割,提高了工作效率。然后,我们来到了上海瀛丰五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是加工水稻和储藏大米的地方。这里有现代化的水稻加工机器和生产线。

  

  

  今天的收获非常非常多,我学习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看到了真正的机器。我知道了大米不是很容易就能被生产出来的,要经历很长时间,很多的工序才能变成我们吃的粮食!

  珍惜粮食,光盘行动,人人有责!

  那么,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珍惜粮食呢?”

  首先是因为地球上的人口增长导致人口数量增多,现在世界上已经有75.8亿人口,而我们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14亿人!这么多人每天要吃多少粮食啊!其次,地球上的耕地面积有限,导致粮食的种植和产量有限,我感觉很吃惊。所以,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真的很重要!

  我们怎么才能做到“光盘行动”呢?

  第一,我们不能浪费粮食;第二,我们还不能挑食。

  那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我们能不能控制人口呢?做的到吗?我们能不能增加粮食的产量呢?既然我们之前提到耕地面积少,是否能够增加耕地面积呢?

  我不知道准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填海造田,开垦荒地来增加耕地面积;有一位农业科学家,叫袁隆平,他设计了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增加粮食产量,这样我们就能避免饥荒的危险。是不是还有其他更好的更多的方法呢?我现在还不知道,但是我愿意通过学习,不断探索这些问题,找到它们的答案。

  今天的参观很圆满,很有趣。让我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我决定,一定要做一个“光盘行动”的践行者!

  

  走进光明米业集团,探索一粒米的生命旅程

  刘子怡

  10月17日清晨6点40分小记者们都按照带队老师的通知,准时到达了“东方网”西门前集合。本应睡眼朦胧的我们却兴致勃勃。

  经过短暂的会合,6点45分我们上了大巴,大巴车虽不大却承载着小记者们的期待和向往。

  

  

  历经约两个半小时,我们来到了光明米业集团农业技术中心。放眼望去路的两边一排排的树木宛若绿色的海洋,再往里走便是金海一片。小记者们一个个目瞪口呆,那广阔无垠的稻田已待丰收,金灿灿的一片在微风的加持下翻腾着。

  走过稻田,随后我们来到了一台小型脱壳机前,导游阿姨告诉我们,这只是为我们展示的小型机器,在真正的工厂内,机器和工序都要复杂的多。我们刚才也在稻田里尝试了手剥稻壳,不仅速度慢,而且还很麻烦。可是,满满一袋的稻谷倒入脱壳机,一眨眼的功夫机器“吐”出了稻壳的粉末,打开机器,我们便看到了白花花的大米。第一次看到大米的加工过程,这效率可真是和我们的手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呀。大米脱壳机通过一对相向不等速旋转的胶辊,和压砣的压力使通过辊间的稻谷受到断裂和搓撕从而达到脱壳的作用。古代人民只能用棒槌砸谷子,把米糠砸掉,但现如今人们制作出了专门的机器,不仅效率高,而且不会损坏大米,我们也不得不感叹如今的科技之强大。

  

  

  参观完毕后小记者们的肚子都“咕咕”叫了起来,仿佛在抗议着。于是我们来到了餐厅体验了农家的午餐,还有天然的饭后水果。

  12点整我们又带着稻穗,前往下一个参观地点。在经历了一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了光明米业长江农业基地,参观体验水稻收割、稻田整地现场。我们看到了许多机器,有的是翻地耕地的,有的是施肥的,有的是收割的,有的是撒苗的,还有许许多多的仪器都停在大仓内。我们又来到了稻田边,看到一台仪器正在对进行收割后的稻田进行翻耕,另一台机器正在吸收无用草杆,最后一台机器则在收割已成熟的稻谷。而我们也和农民阿姨一起亲手体验了一把收割稻谷的感觉,看着被收回的稻谷,真是有一种自豪之感。我不禁感叹道:大米从播种到施肥,育苗再到收割加工等等工序都是十分的繁琐,有时稻谷还会生病。面对这样来之不易的粮食,我们真应该好好珍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真是应了李绅写的这首诗。

  

  

  最后小记者们来到了上海瀛丰五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瀛丰五斗),参观大米加工现场。进入基地,映入眼帘的便是储放稻谷的大仓,那里寒气逼人。导游叔叔给我们介绍道:“为了保存稻谷的时间更长久,他们只能将这里的温度变低,这样稻谷的活性也将降低,随之稻谷也可以保存更久啦。”接着我们来到了工厂参观大米的加工,过程十分繁琐,有收割、采谷、消毒、去壳等等。看过了这些,我们对大米的储存及加工有了初步的认知,也更加明白了为何要推行光盘行动。

  

  

  在返程的途中,我不禁思绪万千:今天参观的一切仿佛和现如今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今的人们过度浪费的现象愈加严重,聚会吃饭,节日“剩宴”,请客吃饭,随处可见剩下的满桌子菜最后被倒掉,我们真的需要拒绝一种“舌尖上的浪费”。这种现象在校园里也是随处可见,很多学生去食堂吃饭,打了很多菜,最后把不喜欢吃的吃不了的全部扔掉,经常是食堂前的食品垃圾桶满了又满,餐盘上也是经常堆积如山,有些甚至直接倒掉!我们真应该响应光盘行动的标语“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一粒米的生命旅程

  王思宬

  大家好,我是一粒米,对对,就是你吃的那种大米,不过呀我现在还没有被收割下来。

  “轰隆隆,轰隆隆”,好吵。我被一阵巨响从美妙的梦中拉了起来。啊!看,收割机来了!我和我的许许多多的兄弟姐妹一起被卷入庞大的收割机中,好晕啊。当我再醒来的时候,周围就是黑漆漆的一片了,与我在稻杆上看到的田园风光相比起来,这就像个地狱,稻穗的地狱。大约又过了一个小时,那恐怖的“轰隆隆”的声音又响了起来,接着我就被一股强大的吸力带出了这地狱。“啊啊啊啊啊啊啊!”我惊声尖叫了起来,我被抛到了空中,又重见了光明。但又一瞬间,世界重新变得黑暗。我们被倒进了车。周边拥拥挤挤,全是我的兄弟姐妹们。突然我的身体颤了颤——车开了!

  一路上,大家都在讨论我们会被送去哪儿,叽叽喳喳的,简直比那“轰隆隆”的声音还响。“恩恩!”我旁边的一粒胖胖的麦粒假咳了几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后,才继续说道,“我们是要被送去工厂,在那里我们会被剥皮,然后被人类吃掉!”

  “啊?这么可怕!”

  “不要啊,我怕疼!”

  当然,除了这些胆小鬼,还是有一些胆大的。

  “怕什么?我们生来就是被吃的命,不如好好享受一下这次的旅行!”

  “对啊,怕什么?”

  看来,他们对这次有去无回的“旅行”很期待。

  我只是在一旁默默地听着,不过听了他们的话,我的心中瞬间充满了壮士视死如归的悲壮情节。反正这世上走一遭,为什么不好好享受一番呢?

  又是一段好长好长的时间过去了,长到我都想睡着了。又是一颠,车子停了。我们被洒到了地上,灼热的阳光照晒着我们,舒服极了。我们大概睡了一天。我是突然被颠簸醒的,刚刚的日光浴让我有点恍惚,不慎防备,又又又被装箱了!

  我们被装进了一个比刚刚小很多箱子,接着又被倒进了一个机器。还没等反应过来的我清醒,机器又开始了运作。我一会儿头朝下,一会儿又颠倒,差不多和在人类洗衣机里走一遭的感觉一样。终于,我被扔出了机器,落到了下面。我晕晕乎乎地坐了起来,一低头,哇!我的坚硬黄皮肤何时变成了白白嫩嫩的了?我又看看周围,大家都是和我一样的白嫩,一样的惊讶。我们又被装进了袋子拎了起来。一路上都颠簸着,大家都不怎么好受,我也差点吐出来。

  我终于受不住了,晕了过去。在醒来时,周围一片吵闹。

  “诶,你看你看,这颗米粒好大呀!”

  “不不,我的这颗更大。”

  我们的周围围满了好多小朋友,一双双闪亮亮的眼睛正盯着我们出神。

  “好啦好啦,不要看啦。我们现在要把它们装起来了!”

  一位大眼睛的阿姨走了过来,笑眯眯地挤了进来。

  我又被抓了起来,倒进了一个小小的塑料袋子。塑料袋子原本是敞开的,现在被抽干了空气,封了口。

  最后我被交到了一个小女孩的手里,别以为我“传奇”的旅行就这样结束了。我的生命还在继续,说不定哪天我们会在餐桌上相遇哦!到时候请一定要好好珍惜我,因为我和千千万万的兄弟姐妹们,可都是经历了千辛万苦,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才得以与你相见的呢。

  一粒米的旅程

  王哲瀚

  10月17日,我们去参加了“探索一粒米的生命旅程”活动,首先我去参观了生长的水稻,那边的水稻不仅有金黄色的,还有许多颜色,有白色、紫色等。后来我们才了解到水稻是可以生吃的,只要把外面的壳给剥掉,里面就是水稻了。然后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小型的水稻加工机,老师首先把一些金黄的水稻倒进机器里,然后按一下按钮,出口里边喷出了一些杂质,最后出来的就是大米了,我们看了非常激动,我们都想要一点大米。伟大的杂交水稻科学家袁隆平曾经说过:“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既不在家又不在试验田,那我一定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让我能亲眼看到杂交水 稻,我感觉非常荣幸和激动,这就是造福世界人民的杂交水稻!

  在我们用餐过后,我们又去参观了收割水稻的机器,我们见到了许多像变形金刚一样的车子,大大的车轮有助于在土地里行驶,我从来没有见过车轮这样大的车,最后我们来到了瀛丰五斗米业加工厂,我们来到了粮仓,里面温度很低,冷得我们只拍了几张照就走了。

  同学们现在在山区里有许多跟我们差不多的孩子,他们有的不能上学,就算能上学的,也要自己步行几公里过去,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的还吃不上饭,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节约粮食,现在全国都在呼吁节粮,我们一定要做其中的一份子,坚决不浪费粮食!

  活动最后我们参观了他们的销售展示厅,里面有很多米的样本,还有水稻的加工过程。我们品尝了那边的米,有人连吃了好几杯。我们每个人都领到了一小袋米,今天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还观看到了许多水稻,并且拍了许多照片,今天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探索一粒米的生命旅程

  钟似涵

  “今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连续6年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听到这则新闻,妈妈笑着对我说:“粮食丰收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每一粒米。”

  一粒米是怎样生长出来的?从田间到餐桌它经历了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小记者一同走进光明米业集团,开启探索一粒米的生命旅程。

  

  

  10月17日,在东方网的组织下,我们来到光明米业集团农业技术中心参观水稻育种。刚走进田地,印入眼帘的是一片金灿灿的稻田。讲解员阿姨说,眼前是已经成熟的稻子。水稻种植要经历整地、育苗、插秧、施肥、灌排水等漫长的过程。待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收成的好时节就到了。

  远远望去,稻田上铺满了一大片红色纱布,我心中产生疑惑,“为什么要铺纱布呢?”讲解员说道:“有一些调皮的小麻雀会来田里偷吃稻谷,麻雀是国家保护动物,我们既不能伤害麻雀,又要保护稻田,于是用红色纱布来遮挡麻雀。”为了有好收成,田间的叔叔阿姨们不仅付出体力,还要科学动脑,真的很辛劳。

  

  午餐之后,我们来到光明米业长江农业基地,观摩水稻收割和稻田整地现场。田间有很多收割机正在作业着,它们体积庞大,很壮观,有的用来收割、有的用来施肥,像极了变形金刚。

  最后,我们来到上海“瀛丰五斗”参观大米加工现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稻谷变成大米的蜕变过程。工人叔叔们把收割的稻谷,经过去壳、碾米、去杂质、轻抛光、色选等加工以后,包装成袋,最终进入我们百姓餐桌。此时我感叹,一粒米的蜕变真是不易。

  

  

  在大家眼中,一粒米可能只是一粒米,不足为奇,可经过这次体验活动,在我眼中,它弥足珍贵。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曾说过,我们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要保障粮食安全,确保中国14亿人口饭碗里装的都是中国粮。在一粒米的身后,有无数科学家和农民伯伯为之付出的汗水,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一定要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珍惜粮食从你我做起,争当最美光盘侠。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期待下次活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