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设计 | 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2020教学项目展

2021/1/29 15:33:51    来源: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       

  初遇设计|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2020教学项目展

  新春佳节的脚步渐渐靠近,在洋溢着期盼与祝福的氛围中,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共同组建的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于普陀区青少年中心开展了集结创意与艺术的展览——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2020教学项目展。

  本次展览展出了“未来造物”、“数字造物”、“材料商店”、“故事商店”、“虚拟社区”、“永续生活”和“创意生活”等七个青少年设计教学项目,呈现了课程设计、项目过程和教学成果等内容。

  未来造物:多啦A梦的新一集

  面向中小学生的未来造物工作坊着重于虚构设计对艺术设计教学带来的创新启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情境的洞察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工作坊的 命题是“多啦A梦的新一集”,借助大家熟悉的动画形象,邀请同学们成为道具发明家,设计一个具有功能性的未来道具。同学们将想象未来世界的样子,思考可能 遇到的问题,试验性地设计一个虚构的物体,描述这个道具的使用故事,在过程中去畅想未来世界。

  项目A1

图片说明:未来造物课程照片

  指导老师:陈逸云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助理教授

  硕士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交互设计系,曾任西澳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客座研究员。以思辨设计为手段,使用影像、插画、物体、装置等的综合媒介, 试探新兴科技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在设计、人文、医疗的交叉领域下关注健康与病痛这两种状态转换下的身体,以及个体的疾病心理和行为、社会文化因素对身体态 度的影响。

  数字造物:机械臂音画糖人

  本课程是一个艺术与科技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将中华非物质文化的糖画和工业4.0 智能制造相结合,通过新的科技表达传统文化。在熟悉了解3d打印,工业机械臂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同时课程引入数字设计概念,通过算法将 声音转换成不同的纹理图案,把两个不同的事物用数字化联系起来,使学生从浅入深了解数字造物。在培养兴趣和爱好的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选择未来的专业和 方向。

  项目A2

图片说明:数字造物课程照片

图片说明:展览现场实物展示

  指导老师:郑康奕

同济大学创意工场数字设计与制造负责人

  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伦敦AA学院访问学者。目前担任同济大学创意工场数字设计与制造负责人,以及声音实验室专业老师。关注于建筑与环境,数字 化设计与声音可视化等多个跨领域研究。在实践方面,作品多运用于AI算法以及工业机械臂,实现跨平台协作,将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其作品参展于纽约设计周, 中国室内设计周,上海科技节等。

  材料商店:犀牛大变身

  本课程通过学习,模仿,体验创新过程。学习色彩,材料和表面肌 理(CMF)的设计。在创造犀牛的CMF同时,了解犀牛,培养犀牛保护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创的概念。涂鸦便捷且丰富,硅胶犀牛浇铸安全,复合材料丰富,有利 于学生获得成就感,犀牛玩偶造型圆润可爱,具有亲合力,在提升学生创意设计思维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概念。

  项目B1

图片说明:材料商店课程照片

图片说明:展览现场实物展示

  指导老师:莫娇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材料与应用创新设计实验室主任,末什家具设计师,nooon 品牌创始人。犀牛保护社会创新项目平台Xilab创始人。设计研究侧重以材料创新应用驱动的创新,先进数字化设计和数控加工为技术基础,以提高使用体验为 目的,融合室内,家具和产品设计领域边界,并积极探寻传统文化和工艺对当代生活生产的启迪与意义。

  故事商店:豆本制作坊

  这次为期四次的工作坊将让学员认识豆本制作背后的有趣故事、了解纸张和书籍制作的有关知识、并参与到独立制作豆本的机会中,制作一件属于自己的豆本,将 自己独特的社交和感知传达出来。通过四节课(知豆本,故事叙事,绘画叙事,做豆本),学员将了解豆本创作和书籍创作的方方面面,扩散学员对书籍制作,艺术 创作的认知,同时根据每个人自己的优点和方向进行进阶的发展和开拓。

  项目B2

图片说明:故事商店课程照片

图片说明:展览现场实物展示

  指导老师:关暐

香蕉鱼书店设计总监

  毕业于德国 HfG Schwa bisch Gmu nd 产品设计专业,修读平面设计。先后从事过家具,空间,汽车,包装,书籍和网站设计,曾担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客座讲师;同济大学创意与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学 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受邀讲座嘉宾;荷兰 Jan van Eyck 学院 Magical Riso 演讲嘉宾;东京艺术书展New Talent评委。自2018年开始担任 UNFOLD 上海艺术书展艺术总监,负责书展视觉规划和运用设计、书展项目的总体规划。香蕉鱼书店+加餐面包印社,联合创办人,设计师。

  虚拟社区:游戏改造社区

  游戏改造社区课程借助数字3D引擎描述真实的社区世界,并发现社区中的问题。面向中小学生的虚拟社区,着重虚拟3D技术对社区设计学习带来的创新运用, 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启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对真实世界的洞察力。工作坊的命题是“游戏改造社区-数字化设计师”,借助大家熟悉的游戏引擎, 邀请同学们作为数字艺术设计师,设计一个具备场景和功能性的数字社区。同学们学习用数字化技术建造社区,思考真实世界可能遇到的问题,实验性的设计虚拟社 区,描述这个社区的使用故事,畅想未来社区。

  项目C1

图片说明:虚拟社区课程照片

图片说明:展览现场多媒体展示

  指导老师:葛琳娜

腾讯游戏社会价值研究院项目经理

腾讯游戏社会价值研究院项目经理,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政策学硕士。

  永续生活:四平食验

  本课程是针对青少年开设的“食物设计”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参与式工作坊,让学生了解健康膳食、生态环境、友好食材、可持续设计等相关话题。学生和老 师将互相启发,将所见所闻所想,经由多样的创作活动进行表达,帮助学生将可持续饮食融入日常的生活,引发学生对食物与设计的持续思考。通过便当盒的设计体 验设计思维方法,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定义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项目D1

图片说明:永续生活课程照片

  指导老师:陆洲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Sustainx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毕业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设计艺术学文学硕士,芬兰阿尔托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文学硕士,曾任同济大学中芬中心新产品开发课程助教,斯坦福d school “ME310” SUGAR教学联盟成员,现任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sustainx实验室研究助理,社区营造空间“好公社”负责人。

  创意生活:智能穿戴

  本课程是针对青少年开设的关于智能可穿戴的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创意工作坊,让学生在制作自己的可穿戴物件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包括智能 可穿戴的概念、交互系统的构成、智能织物的基本原理,了解基础的编程知识。工作坊以“创意生活”为主题,以变色反馈和弯曲传感等智能织物技术为核心,学生 在掌握了基本的技术原理后,亲手制作自己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并尝试将其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完成一套功能齐全的可穿戴物件,并从中体会科技与设计对生活的影 响。

  项目D2

图片说明:创意生活课程照片

图片说明:展览现场实物展示

  指导老师:王琦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助理教授

  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博士,研发设计了多套基于柔性传感器技术、智能织物和互动反馈的智能服装,发表近20篇SCI、EI国际期刊和会议文章。担任 JBHI, BEHAV INFORM TECHNOL和CHI等期刊和会议审稿人,主持上海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欧盟地平线WearSustain分项基金、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项目等多项 课题。

  展览地点:上海市普陀区枣阳路108号,普陀区青少年中心

  展览时间:2021年1月-3月

  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相关规定,目前暂时停止对外线下参观。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线下展览开发时间根据疫情实际情况调整,具体开放时间敬请关注本公众号或登入普陀区青少年中心官方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