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立德树人”这节大思政课开在祖国的大地上
据《青年报》报道:“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建议,席间的讲话满是嘱托和期待。
如何上好思政课,近年来上海一直在实践。去年疫情暴发,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申城不少高校第一时间以“云团课”“微党课”的方式,将白衣战士毅然逆行的事迹带入课堂。有学生因此提笔写信:“你们是白衣天使,亦是披甲的战士,是苍生的长城”。也有学生因为感动于被保护,而后做出“当一名西部志愿者去奉献自己”的毕业选择。
去年9月新学年开学,申城各大高校特别是医学院校更是不约而同在开学第一课先讲抗疫精神。从抗疫故事、抗疫人物,到抗疫科研,这不仅成为专业课里的有效养分,这样的课程思政,更造就老师爱讲、学生也爱听的课堂景致。就这样,抗疫精神从“台上”走入“心底”,澄净了医学初心,亦成为开学典礼上让人难忘的育人大课。
事实上,参与校园大师剧的创排、在博物馆里挖掘育人元素,还有那些投身于社会实践大课堂的闪光时刻,都让青年学子们通过躬身感知和行走,于祖国广袤大地上切身感知“山海情”。一次次的洗礼和淬炼,继而对成长成才厚植情怀,用青春告白祖国,这样的故事正越来越多地涌现。
今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现实中的中国成长故事,为思政课的教学提供了丰沛的养料。社会建设各行业的优秀代表本身也是故事的书写者,如何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融合,这是更大的一份智慧考验。
都说“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那么,要在有理有据、有滋有味的叙事中,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和责任意识,“立德树人”这节大思政课,理应更多跟现实结合,实实在在地也将之开设于祖国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