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首进上海中考的“跨学科案例分析”该怎么学?我们去这所中学看了看

2021/5/7 16:12:24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陆梓华    

  再过一个多月,2021年上海中考即将举行。这也是以750分为满分的“新中考”首度亮相。其中,初次登场的“跨学科案例分析”科目考试虽然分值仅有15分,但仍备受关注。

  根据上海市教委此前公布的方案,“跨学科案例分析”目前主要涉及地理和生命科学学科。如何找到学科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抽丝剥茧为现实问题找到答案?5月6日下午,在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由地理和生命科学两名教师共同执教了“走进闽宁镇”一课,师生们开始了探索。

  

  图说: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走进闽宁镇”上课现场新民晚报记者陆梓华摄(下同)

  模拟制定“扶贫”攻略

  对7年级的同学们来说,“闽宁”是个陌生的地名,但说起宁夏西海固,不少同学恍然大悟。

  “开学不久,我听见班级学生在讨论热播电视剧《山海情》,这部剧讲述的是宁夏西海固的当地移民在国家政策号召和福建对口帮扶下建设新家园闽宁镇、最终脱贫致富的故事。学生竟然会喜欢脱贫题材的电视剧,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班主任兼地理老师杨佳慧说,这给了她灵感——能否通过跨学科学习,带领同学们一探闽宁镇的脱贫路。

  于是,她找来生命科学教师孙莉合作,寻找学科间的共鸣,并围绕“为什么对西海固采取易地扶贫?”“搬迁后,百姓来到闽宁后怎么进行生产生活?”“西海固环境改善后要不要回搬?”等三个问题,设计了学习任务单。“纬度:38°N,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8.6℃,全年光照时长:约3000小时,土壤酸碱度:偏碱性……”同学们拿到了闽宁当地的自然条件基础数据;与此同时,一份包含葡萄、枸杞、枣、茶、甘蔗、菌菇等作物生长习性的资料,也发到了各小组。根据图表和文字信息,大家两人一组,很快开始了热烈讨论,从而决定,在闽宁当地,枸杞、枣和葡萄是最适宜的作物。

  大屏幕上通过今夕图片对比,展示出当地的发展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闽宁当地经济发展起来,与此同时,西海固这片曾经的黄土高坡,也在人们的手中变成了绿水青山。“移居到闽宁镇的人们,可以搬回故乡西海固了吗?写出至少三条理由。”面对老师的提问,课堂上各种观点开始碰撞——有人认为,百姓既然已经安居乐业,就无需再折腾;也有人觉得,故乡终究是故乡,可以让一部分人回到老家。

  在上海市大同中学副校长、地理学科特级教师何刚看来,这样的碰撞和思考,是跨学科学习中最宝贵的部分,应该鼓励学生在自主性的讨论中,不断接受挑战,产生自己的想法。“不是单纯的记住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会从文字和图表中提炼信息,更学会质疑,学会表达。”杨佳慧说,这是学好跨学科案例分析的关键。

  

  图说:同学们的学习单

  建立"工作坊"联合备课

  亚马逊雨林破坏了,将会给地球带来怎样的灾难?澳大利亚山火为何是在沿海地区引燃,和当地植被种类有关吗?世界历史上的多次疫情在不同地区传播的路径有什么不同特点?杨佳慧和孙莉告诉记者,两人是老搭档了,在共同教研的过程中,和同学们结合实事,一起开展了不少有意思的探讨,也让知识活了起来。

  大同初级中学校长张雷鸣介绍,自2019年9月起,大同教育集团成立了“跨学科工作坊”,来自大同初级中学地理和生命科学学科的6名教师组成了跨学科备课组,每周开展备课研讨。《爱“打扮”的雷鸟》《青藏高原地区》《屎壳郎出国记》《“地球之肺”的忧患》《上海—又见“蓝天白云”》《疾病防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黄土高原地区》《岁月静好,我们不想变》……一个个有趣的跨学科课题,都是小组共同智慧的结晶,也激发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未来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依靠单一学科已不足以应对,需要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知识与能力。”张雷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