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模式:每堂课每道作业都能“私人定制”

2021/10/12 13:53:03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蔚    

  用好大数据,为学生提供差异化教学工具与平台环境。日前,教育部向全国推广闵行区的“双减”典型案例。一个多月来,闵行各校纷纷推出的智能作业、课堂数字化转型、高阶思维评估、虚拟分层走班等,让“双减”走上了智慧之路。

  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友爱实验中学初一(1)班前天的数学课教的是整式的乘法,薛碚碚老师出的课堂练习卷共12个小题,大家还在演算,她已在终端看到了每个学生的即时答题情况:全班31个同学有20人答对全部题目,最多错3题的仅两人。薛老师说,通过大数据平台既能自动采集学生实时的作业过程,还能跟踪某一段时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每人知识点学得是否扎实,通过学习行为分析大数据都能反映,教师可及时改进教学内容。有了数据抓取分析,教师更能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布置回家作业,避免“题海战术”。“根据课堂练习情况,布置回家作业时,全对同学会偏重于难度稍高的拓展题,约3至5题;错得相对多的同学会偏向于基础知识巩固,再配上1至2道能力题。每个人的回家作业都是平台根据课堂学习情况‘私人定制’的,作业题由校本作业资源库自动生成。”她说。

  闵教院附属友爱实验中学在多门学科的教学中引入智慧作业数据跟踪系统。校长黄超群说,借助点阵数码笔与智慧作业系统平台,可对学生学习行为精准画像,最终形成基于拓展资源导学、课堂精准教学、学情诊断评价、学业状态反馈、课下精细辅导、个性化作业推送的智能化教学实施路径。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借助数字化工具在行政班实现虚拟走班。同处一个教室的学生,听的、看的、学的是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直播课。教师首先通过智能作业平台诊断学生能力,然后按照2G、3G、4G、5G等路径分类备课。2G教师主要梳理讲解基础知识,3G教师专注强化基础知识,4G教师聚焦错题分析再做适当提高,5G教师深化拓展知识点。经过自主选择或者系统推荐,学生可进入不同进度和内容的虚拟班级学习,实现虚拟走班精准学习。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闵行区教育学院作为全区教学管理的中枢,建立了一个区域统一智能作业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实现基于数据的作业负担监管,为教师布置作业套上了“紧箍咒”,也便于教师进一步调整作业布置的质和量。以今年全区统一开展的四、五年级节点式作业检查为例,发现四年级语文信度低于阈值,信息量达标题目占比低于50%,区分度较好题目占比仅4%,落在学生能力内的试题占比仅33%,教研员立即提醒基层学校做出改进。

  数据驱动“双减”落地的闵行模式已经显出成效。在数据驱动的差异化教学环境中,闵行区持续对学生的学习、作业、互动等行为进行伴随式数据采集,生成学习状态诊断模型,借助精准评估与分层工具,在课堂实现差异化教学,在课后实现分层作业和个性化辅导。教师则可通过智能作业云平台获取班级薄弱知识点和所对应的学生,实施精准辅导,让学生享受到“一对一”的关注。闵行区教育局局长恽敏霞说:“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正是对‘双减’内涵的完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