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南小学:多彩劳动真精彩 课后服务动起来

2021/12/15 13:15:52    来源:上海浦东教育       

  在“双减”的政策背景下,高南小学积极应对,严格贯彻“愿留尽留,工作日全覆盖”的政策,以“按需+多元+分时段”的开展的实施原则,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

  “生活力”本应是学生在生活之中学会的生存能力。现在的小学生成长于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让学生在信息化时代明确劳动的意义、感知生活能力的 重要性、体会劳动的幸福感,是高南小学一直在研究、实践的课题。课后延时服务时间的增长,为学校提供了充分开展生活力课程的沃土。

  01、丰富劳动教育深化劳动内涵

  在钢筋水泥的世界中长大,学生失去了与土地亲近的机会,甚至不知道瓜果蔬菜是怎么长出来的。学校为此辟出一片空地,在课后服务的时间段,开设“一亩菜 园”课程。老师带领学生在“一亩菜园”实践基地劳动。学生翻地、施肥、播种、浇水,观察生菜、棉花、油麦菜、小白菜等作物的生长形态,思考、感悟其中的规 律。

  在劳动中,学生开始思考劳动不仅仅需要“动起来”,还需要整体思考、寻找方法、合作实践、共同规划等新型劳动能力。堆肥箱是解决校园废弃物——落叶,厨余,干草,枯树枝的有效方法,通过翻堆和控制绿色材料与棕色材料的比例,让其持续发酵,最终成为营养物质来进行土壤的改良。

  学生们分组互相配合进行堆肥箱的搭建。

  问题也随即出现了:每层的落叶该放多少呢?泥土该怎么铺设均匀呢?小组内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商量决定,把自己的想法在探究中交流讨论,反复探究,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动手实践了堆肥的过程以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真正地完成堆肥。学生需定期观察堆肥箱里的落叶的变化;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搅拌、浇水,体验劳动的乐趣和艰辛;研究加快堆肥的速度的方法,提高堆肥的质量。

  接着学生们开始了他们的后期管理工作,并填好记录表。每次记录后,学生们就会聚集在一起,交流心得体会,得出加快堆肥的几个关键要素,使学生的设计应用、分析调整、归纳总结等探究素养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增强。

  学校还邀请有种植经验的家长一同参与种植过程。到了收获的季节,学生兴奋地参与采摘,与老师、家长分享劳动成果。学校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以课后服务为载体,进行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把学生的劳动实践及其学习方式置于核心地位,更能提高学生新型劳动能力,内化对新时代劳动价值的认识,劳有所获、劳有所乐。

  02、开展生活探究积累观察经验

  校园内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值得探究的内容。从一粒黄豆到黄豆芽到底有着怎样的旅程?课后服务的时间段,正好为我们持续性的观察、探究提供了方便。

  观察以后学生落笔成文,记录观察体会。

  利用课后服务的时段,学生用亲身实践去解开未知世界的大门,激发了科学兴趣,丰富了自己的观察经验,了解了更多的新鲜事物,为小小的自己插上梦想的翅膀。

  03、聚焦生活习惯提升生活技能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中,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的生活能力比较弱,如房间里的抽屉乱七八糟,红领巾弄得皱巴巴,不会系鞋带等现象屡见不鲜。在课后服务的 时间段内,叠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与桌面、衣物收纳等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搬进了课堂,旨在利用课后服务,减轻家长负担,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能力。通 过抽取学生分班级竞赛的方式进行成果验收。

  一年级:整理书包

  二年级:戴红领巾

  三年级:七步洗手法

  四年级:眼球操

  五年级:打扫教室

  学校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承受能力来梯度进行训练设计,在课后服务的时段反复强化训练。同时,有目的地开展专项竞赛活动,使生活技能的操作训练融入到活动竞赛之中,学生既不感到枯燥,技能又能得到训练巩固。

  立足生活力的体系化课后服务工作,既能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又能让学生对生活保持好奇心并扎实地掌握生活技能,这就达到了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