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双减”遇上“兴趣化”,体育成效“1+1>2”
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少年强。自“双减”政策落实推进以来,校园里呈现出不少新气象,学生们的体育运动频次增多了,校园的气氛更加阳光、充满活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地处宝山最南端,与静安接壤,南北两个校区共43个教学班,124名在编教师,近1700名学生。
从2005年起,学校开展了以“欣赏”为核心的大拇指评价实践研究,在“四个三年”的发展实践中,实现了打基础、出成效、创品牌的三级跨越,逐步形成了学校的“大拇指”文化特色。2018年9月经市教委命名,成为上海市第二批“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试点学校”。
推进体育课程“兴趣化”
近年来,在兴趣化课程不断推行中,结合“五育融合”,以体育趣味化项目推进为抓手,积极将兴趣化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学校从关注体育技术、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转变为关注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重视学科育人。
自编课程,兴趣育智
“今天的体育课上,老师会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学校体育教研组老师挖掘教材重难点,创编以“跑、跳、投”为主架构的游戏活动,使学生们对体育课更加充满了期待。学生们在此基础上,还自己设计游戏活动,在班级中进行推广。
整合课程,兴趣育能
体育组结合课标,围绕体育核心素养,根据“体育兴趣化”的总体要求,整合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采用单班授课和集中授课相结合的多元组织形式进行教学。
学校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一到五年级分别开设了体育舞蹈、足球、羽毛球、武术课程。丰富多彩的技术指导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体育技能。
创新课程,兴趣育乐
学校把自编校本啦啦操变成了快乐的集体“广播操”,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大课间操,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此丰富校园体育课程,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
“双减”课程,兴趣育才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充分挖掘校内校外资源,围绕“运动与心智”“运动与协调”“运动与艺术”“运动与合作竞争”等领域,开设丰富的体育活动:啦啦 操、花样跳绳、定向越野、足球、羽毛球、手球、田径等。同时,学校配备了一个任课教师辅助体育专业教练的教学模式,这样‘1+1’的双师课堂让学生既享受 到了专业的体育训练,同时也获得了优质的体育课堂教学服务。
结合学校体育教师特点,放大品牌效应,通过年级架构、班级推广,结合学校体育大活动课,形成学校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