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中画笔致敬英雄校友茅丽瑛,初中生手绘明信片首发
“茅丽瑛于1910年8月生于杭州,母女俩相依为命,1918年进入上海启秀女子学校,英语流利……”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内,矗立着一尊雕塑,是为了纪念共产党员茅丽瑛。在向明初级中学,每一位学生都知晓自己的这位校友,茅丽瑛的生平事迹,都能娓娓道来。
12月17日,学校的每个班级都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主题班会。在这场班会课上,每一位学生在手绘版《向茅丽瑛烈士致敬》明信片上写下一段话,送给10年之后的自己。这个学期,学校举行了“向茅丽瑛烈士致敬”为主题的明信片设计大赛。由七年级(1)班冯玟慈同学设计并手绘的明信片脱颖而出,并且于17日举行了首发仪式。
校园里的鲜活思政课堂
向明初级中学校内,有一座茅丽瑛烈士的雕塑。茅丽瑛5岁时因父去世随母到上海启秀女中(向明初级中学思南校区前身)投亲,7岁就读于启秀女中小学部,1930年高中毕业,入东吴大学法律系,1931年初入海关任打字员。1938年,茅丽瑛任“中华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同年5月入党,筹建上海的“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
启秀女中伴随着茅丽瑛启蒙、读书、执教、生活、抗日达二十四年之久。曾数次被聘为启秀女中的教师:14岁时兼任本校幼稚园音乐老师,16岁时兼任本校初中低年级英文课老师,28岁时担任初二年级的英语教师。工作之余为支援新四军组织义卖,喊出了“为义卖而生,为义卖而死“的豪言壮语。1939年12月12日晚在南京路福利公司二楼职妇会所,惨遭汪伪特务暗杀,第三天与世长辞,年仅29岁。在向明初级中学,了解茅丽瑛烈士是每一位学生的必修课。
黄浦区坐拥27所百年老校,其中不少有着光荣的红色传统,不仅见证了历史的风云际会,更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黄浦的校园里曾经培育了一批批“时代的先觉者”,他们从黄浦出发,投笔从戎,为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抛洒热血。
茅丽瑛的故事,就成了学生们身边的思政课堂:向明初级中学成立了一支20人的文化宣讲队,用沪语讲述校园里茅丽瑛烈士和社区其他革命志士的红色故事。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将学习茅丽瑛烈士的事迹,把她告诉更多的同龄人,学习她的可贵品质。
学校还开发了《循迹》课程,被评为首批区级共享课程。学校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多学科融合德育创新实践;年初时,道法与历史学科相融合,录制了两节思政微课《英雄的成长》,现在又借力美术学科开展有趣又有意义的手绘明信片的设计,提取典型情节,通过画面设计,讲好茅丽瑛的故事,使之成为“党史教育”的一扇窗,让大家能够通过画面更加深刻地体悟茅丽瑛烈士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革命精神。
和英烈的跨时空对话
这个学期举行的明信片设计大赛,也是一次特别的党史教育——孩子们重新回顾茅丽瑛的一生,用手中的笔画出她的容貌、故事和精神,以特别的方式向这位前辈致敬。“茅丽瑛烈士的塑像就在我们校园里,她的故事我早已熟记在心,可拿起画笔,总是缺少绘画灵感。”回忆自己的创作过程,冯玟慈说,为了获取创作灵感,她一遍遍重读《茅丽瑛》,一遍遍观看《七月流火》这部影片。茅丽瑛烈士不同的人生阶段中有哪些值得当代学生学习的地方?后来,在班主任老师的建议下,她带着这一问题,再次打开《茅丽瑛》并且找到了创作方向——小时候,茅丽瑛刻苦学习、坚韧不拔;长大后,在“乐文社”听演讲,茅丽瑛如饥似渴接受优秀新思想;面对日军铁蹄,茅丽瑛不怕牺牲,坚持为一线战士输送善款和物资……茅丽瑛的形象越来越生动、清晰,《求学》《熏陶》《无畏》……一幅幅画面逐渐描绘而成。
“在创作这套明信片的过程中,我感觉跨越了时空的距离,走近茅丽瑛烈士,她执着坚毅、勇敢不屈、无所畏惧、迎难而上的精神鼓舞着我,茅丽瑛烈士的精神,在向明校园,在我们这代学子身上,定将继承发扬!”冯玟慈说。
跨越时间和空间,在这张英雄校友的明信片上,写下对10年后自己说的话,这是多么有仪式感的一刻。现场,同学们在明信片上或写下感受,向英烈致敬;或写下寄语,送给未来的自己。初一6班的顾宸源说:“今天之担当在于少年,少年终将成为国家栋梁。我希望在10年后的将来,能够参军入伍为国家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我会铭记革命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并以此警醒自己,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铭记以前人民的苦难生活,将来为国家做贡献,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铭记茅丽瑛烈士‘为义卖而生,为义卖而死’的意志,努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最好,做一件事就要坚持下去,不放弃,正是有烈士们的英勇牺牲,才有了我们现在和平的生活!”郭子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