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正能量教育项目添把火 上海教育类基金会平均净资产达全城平均规模两倍以上

2022/3/10 16:33:44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教育民生大事,投入逐年增长,来源日趋多元。根据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合作并公布的《上海市教育类基金会枢纽型组织管理模式研究》课题,截至2020年底,全市教育类基金会共91家,净资产总额约为78亿元,已占全市基金会净资产总额的32%。

  最新公开的年报显示,各教育类基金会的平均净资产规模,达同期全市500多家基金会平均规模两倍以上。通过“第三次分配”,其年捐赠收入总额约13亿元,公益支出约8亿元,不仅仅是简单分发奖学金、助学金等。

  

  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牵头的“上海六千年”之旅实践活动从广富林文化遗址起步

  1993年,刚成立不久的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收到第一笔社会捐赠:一张十元钱汇款单,来自一位75岁退休教师。近30年过去了,其捐款人和捐款单位荣誉榜上,榜首的单笔捐赠已达1亿元。教育发展基金如何发展高质量教育,作为枢纽组织的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成功了。

  

  【从青少年开始,分设人才计划】

  “我本人在早年也一直得到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支持和资助,那是1995年,我获得了第一届‘曙光学者’资助,至今心存感激。”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说,“如今我们附属学校的同学和老师又能获得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更令我十分感动。”近阶段,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华东师大二附中强基计划资助专项”,共计150万元,用于支持二附中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事实上,基金会应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之需,先后分类设立了“曙光计划”“晨光计划”等人才资助计划,受益师生数以万计。首先以“华二”为试点设立“强基计划”项目,后续在复旦附中、交大附中调研基础上,将开启更多试点和资助,助力上海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强化人才之基。

  

  华二学生参加国际高中生学科奥赛30年来,为国家夺得了30枚世界级金牌。高二基础科学实验班学生范一飞,已入选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他从小就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享受数学简单纯粹的美感、严谨精妙的推理。“尤其进入二附中后在探究数学的路上尽情奔跑,越发坚定做一名数学家的志向。”他说,现在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上海久隆模范中学学子走进复旦大学陈望道旧居《共产党宣言》展示馆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百年树人以立德为先。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共同启动“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支持计划”。由基金会每年出资500万元,连续3年,累计资助1500万元,用于计划实施。社会力量支持“马学科”建设、实施“三马”工程特别是青年马克思主义队伍建设、助力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这在全国属于首创。

  如今马院老师不论教学与科研,都更有自信、更有底气、更有本事。据统计,受到计划资助的“教学名师”共承担了41项中央马工程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在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中,沪上5位教师获得特等奖,占获奖总数1/10。

  

  特邀油画名家、上海师大美院院长俞晓夫创作《真理的味道》主题油画

  【树领军人物,见头雁效应】

  一位年过九旬的人民教师,她最喜欢一个最简单的称呼:“于老师”。当作为基础教育领域唯一的获奖者,赴京获颁“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之前,于漪与前来送行并致敬的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等教育工作者交流,其间她谈论起“教育质量不是学生考了多少分、出了多少成绩;教育质量是我们培养的人的质量。”于老师批评道,现在很多人眼中只有“分”没有“人”,只谈“育分”不谈“育人”。

  

  教育的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于漪,一辈子锤炼立德树人的大基本功。“把这件事做好了,我们的孩子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助力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于漪结下了不解之缘。事实上,近20年来,基金会持续聚焦跟踪支持这位“人民教育家”及其创建的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基金会呼吁和努力下,于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在她长期工作的杨浦高级中学成立,发挥出“人民教育家”对广大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这套“学习于漪、宣传于漪、践行于漪”的组合招式中,基金会出资设立“于漪教育思想研究”专项,落实相关经费投入和使用;并依托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融合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市北中学、杨浦高级中学等校教授、骨干教师的研究资源,出版《于漪全集》《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于漪教育思想研究论文集》《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概要》等一批专著;还牵头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师范院校,提前部署于漪教育读本进校园、进课堂、进教师培训等。

  

  树领军人物,见头雁效应。不仅好好把握人民教育家这样的“活教材”,基金会同样设立“支持教材建设专项资助计划”,为教科书的顶层设计出谋划策。作为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王荣华常说:“教材无小事,哪怕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都会影响千百万学生。”基金会主动服务国家事项,为教材建设这一战略性、基础性工程贡献了社会组织一份力量。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叶叔华院士等名师大家加入“上海六千年”之旅实践活动

  【公募加之众筹,名师照亮后学】

  不止于各科各级的实体教科书,沪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最直观、最立体的教科书。复旦大学边上的国福路一带,有一片流传大师文脉的“玖园”。玖园里手提毛笔的陈望道雕像,凝视着一栋修缮一新的米白色三层老楼——陈望道旧居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不仅属于复旦、属于上海,也属于全中国。”王荣华认为,“他首译的《共产党宣言》鼓舞、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其旧居设立展陈场馆,意义深远。”

  

  经多次专题讨论,征求理事意见,基金会决定作为社会力量对“玖园”一期工程项目予以5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助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青少年课外教育基地建设。据统计,宣言展示馆向公众开放三四年间,累计接待参观达十万之众,其中约四分之三都是青少年。

  与此同步,“玖园”二期工程,即苏步青、谈家桢、陈建功旧居修缮改造工程也正式启动,构筑起“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基金会对二期工程不仅出方案、出智慧,还出资金、出平台。在再度予以500万元专项资助的基础上,基金会依托自有公募平台,发挥枢纽联合作用,携手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复旦大学校友会、上海民盟同舟公益基金会、浙大校友总会等共同发起“点亮一颗星闪耀玖园星空”众筹计划,形成了“大额小额齐头并进、政府学校携手共建”的筹募新局面。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这次公募加众筹,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参与者超过2000人,募得善款逾130万元。由此,“玖园”项目也成为截至目前,基金会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募得善款最多、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尝试,成为发挥平台作用、赋能高校基金会、助力教育事业发展的创新之举。

  

  “聚财,汇智,促善,育人”,多年来基金会在形成校内外育人共同体方面发挥社会组织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连续遴选、表彰“五老”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曹鹏、徐根宝、顾家麒、唐盛昌、顾泠沅等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爱心人士荣膺最近3届“关爱青少年成长特别贡献奖”,更多名师正照亮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