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只是“00后”人生路上一种选择
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昨天开考,首日考试平稳顺利。
昨天上午8点20分,上海市市西中学考点的考生们陆续走入考场。张女士趁着这一刻赶忙与孩子拍下一张自拍合影,在高考这天定格下美丽的笑脸;许阿婆帮着孙子再检查了一遍身份证、准考证,随后看着这个自己一手带大的孙子进了考点;“看题仔细些,不要紧张。”“出来记得打电话,我在外面等你。”……送考的家长和老师们趁着还有时间,忙不迭多嘱咐几句。
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昨天开考。全国975万考生参加2018年高考,是近八年来考生人数最多的一年。而在上海,近5万名考生走进全市2000余个高考考场,迎来他们人生中充满神圣感、仪式感的重要日子。今年的考场上,首批“00后”集体亮相。面对高考,“世纪宝宝”处之泰然、充满自信;对于未来,他们更有主见、更加坚定。在“00后”眼中,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种选择,他们已经少有“一考定终身”的想法,人生真正的考验,在高考考场之外。
“00后”眼中的高考:是体验,但未必决定命运
从早晨7点半开始,上海市第四中学校门口就挤满考生和家长。其中不少妈妈穿上了特地买的旗袍和红色的衣服,寓意美好的愿望。在孩子进入考场时,爸爸妈妈们不约而同地举起手机,“回头笑一笑。”
“复旦学子,所向披靡!”昨天,复旦附中近40名已经被国外大学录取的高三学生自发来到复旦实验中学考点,为自己的伙伴加油鼓劲。他们头上戴着红色“大拇指”形状的发卡、挥舞着带有复旦附中校徽的旗帜,还特别准备了标写着“150”的牌子,对小伙伴表达“考出满分”的美好祝愿。
已经被国外大学录取的复旦附中高三学生陈羽洁说:“希望我的同学都有好运,我们一起为自己的未来努力!”
今年高考前,一份针对“00后”开展的高考态度调研显示,超半数“00后”考生并不认同“高考改变命运”,他们认为,高考只是一种经历,不必上升到“改变命运”的高度,未来还有更多可能性和发展机会;超过25%的受访“00后”认为,除了参加普通高考,还可以通过出国留学、自主招生、艺考等途径上大学。
已有19年教学经验的上海市第一中学的孔老师说,“当时我们读高中时,不像现在的孩子有那么多选择,只有考大学一个目标。”如今20多年过去了,高考早已不再是成才唯一的途径,“学生们的心态都很平稳。”
“00后”对未来的定位:坚持自己选择,高考也是为了实现自己愿望
对于这些“00后”来说,努力高考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少有人背负父辈们的期望或者未曾实现的理想。
朱阿姨的女儿就读于上海市南洋中学,从家里坐地铁到上海市第四中学考点不过半小时,但她们还是选择在学校附近开了钟点房。朱阿姨1991年参加高考,当时家在农村,她笑谈:“那时读大学,是鲤鱼跃龙门的大事情,我们为了上大学,什么专业都愿意选;而我的女儿,方向明确,一定要学中文。”
刘思怡是上海市民立中学高三学生,在“3+3”的选科中,她选择了生物、地理、化学。因为,她早就把食品工程确定为自己的未来专业。“化学课上,老师的介绍引发了我的兴趣。”至于学校,刘思怡锁定了上海师范大学,“综合我的成绩和兴趣,我会把上师大食品工程专业作为第一志愿。”
调研显示,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00后”,视野更开阔,个性更独立。其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考生已经有了明确的大学和专业目标,61.8%打算自己决定高考志愿。
“他们虽然有一样的DNA,但孩子们仍然有不同的脾气、性格和兴趣。”昨天,静安区家庭教育中心主任陈小文送双胞胎儿子参加高考。双胞胎兄弟俩根据各自兴趣分别将大学志愿定为医学类和生命科学类专业。“我曾建议孩子们关注金融保险、物流和大数据等相关专业,但是孩子们对这些热门专业并不感兴趣,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高三毕业班班主任翁自慧告诉记者,“00后”考生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愈加多样化,因此“他们更有主见,也更坚定”。
“00后”的家长:高考之后才是真正考验,希望孩子做好自己回馈社会
“高考是必经的,但并非唯一的路。”“00后”的家长们面对高考,也显得更加理性。一位复旦附中考生的家长回忆起女儿的成长历程不禁红了眼眶。她和丈夫分别在1989年和1990年参加高考。2000年,他们的女儿出生,当时丈夫恰好在清华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他们希望,父母的努力进取也能够为成长过程中的女儿树立一个榜样。
在上海市第四中学门口,一位担任地产公司财务总监的妈妈翘首以盼地等着儿子从考场中出来,“我因为工作忙,这两年都没怎么管过他,有时候也觉得愧对孩子。”她说,“我也曾想过辞职陪读,后来觉得,把自己工作做好,也是给儿子以榜样的力量。”
在陈小文看来,父母要不断给孩子提供体验和尝试的机会。“高考,不过是漫长人生路上的一次选择、一次坚持。作为父亲,我更关注高考之后,那才是人生真正考验的开始。在我看来,孩子是否拥有自立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修养更为关键,希望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勤勉和善良,做好自己,关爱家庭,尽己所能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