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这所中学里 有一场跨越一年的“考试”
3月6日,金杨中学迎来了一次特殊的考试,全体学生要做一张关于垃圾分类的竞赛卷:“废旧的篮球属于什么类型的垃圾?”“居民家庭装修垃圾如何处理?”“抽完烟的烟蒂应该投入什么颜色的垃圾桶?”……
在上海,垃圾分类已进入法律“护航”时代,《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打破以往生活习惯,开始把环保意识融入心里,金杨中学的课堂内外,都有绿色生活的课堂。
“考试”一年后复盘
垃圾分类,对于很多人而言,还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于初中生而言,同样如此。
初一学生叶辰皓在寒假的时候,对家里人做了一个测试,对于简单的生活垃圾如何分类?结果和他想的一样,爸爸妈妈们虽然已经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但因为生活中的垃圾种类还真不少,真的要分对了,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开学后,他也和同学们讨论过,发现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有很多,如果深入研究,“为什么”、“怎么分”、“如何利用”等,都是非常有趣的学习过程。
位于浦东的金杨中学,目前正在申报国际绿色生态学校,当垃圾分类走进全体学生的日常生活,校长邢春发现,这就是绿色生态理念的最好践行。
所以,当新学期来临,一场有关垃圾分类的“入学”测试如约而至。“这不仅仅是一张知识竞赛试卷,更是一个有关垃圾分类的绿色理念,”邢春说,这张试卷,将由学校生态委员会的14名学生代表完成阅卷;之后,将根据试卷数据体现的“难点”通过班会讨论、社会实践和课题的方式将垃圾分类的理念渗透进去,“到了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将再做同一份试卷,看看这一年内,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有多少已经掌握在心。”
“生态委员会”走进社区
金杨社区是浦东的一个大社区,小区密集,人口众多。但是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身为生态委员会成员之一的初二学生李佳煜通过调查却发现,如今大部分小区里还没有备全四色垃圾桶,而即便是在已经备有“生活垃圾四分类箱房”的栖山小区,真正能把垃圾扔对的市民,也并不多。
于是,他和3名同学“驻守”在垃圾房旁边,向过往的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您好,请问您知道怎么将生活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吗?”迎面走来一位男士,李佳煜上前一步询问。“我还真的不是很清楚。”“如果您现在有空,我们来和您聊聊吧。”随后,同学们指着身边的垃圾分类箱房逐一介绍:废电池、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扔进印有红色标志的垃圾箱;蓝色标志的垃圾箱收集废纸、塑料瓶、旧衣物等可回收物;厨余垃圾要扔进有棕色标志的湿垃圾收集箱;干垃圾标识是黑色的,收集以上三类之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说完,李佳煜还递上了一本新版《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指导手册》。“这下我都明白了,谢谢你们。”接过手册,男士真诚地表达了感谢。
刚刚过去的学雷锋日,金杨中学生态委员会的学生们,手握自己设计绘制的垃圾分类宣传单,来到学校附近的金扬街心花园,在马路旁向行人宣传垃圾分类,解释具体分类的步骤。带队老师姚张英说,未来,生态委员会的学生们会不定期走出学校,向社区居民宣传,希望能为垃圾分类贡献一份力量。
融入社会实践成课题
这个学期,预备班的马小叶发现,教室里的垃圾桶也变了样:原来的垃圾桶被“可回收和其他垃圾”两个灰色、蓝色的垃圾桶所代替。校园里的垃圾桶也变成了四色分类垃圾桶。“这也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垃圾要随手分类,从我做起,垃圾分类才能形成一条龙。”马小叶说。
每天傍晚的时候,班级的值日生轮流将垃圾倒入四色垃圾桶中,一旁生态委员会的值日委员,将对每个班级的分类情况进行照相记录。每个班级的分类情况将被上传至学校的官方微信,经生态委员会和相关指导老师的点评,让学生们对分类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邢春说,学校不仅从实际出发在全校推广垃圾分类,还尝试将垃圾分类的知识融入相关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本校的生态章程。
“我们会把社会实践和垃圾分类结合起来,请学生们走进我们的社区,对每一个小区进行调查,体验和探究垃圾分类在上海市民间的情况并形成调查报告,最终给出每一个项目组的解决方案,”邢春说,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这样走进社区、了解身边的实事工程,这里就是最好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