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过去的故事 “‘把心交给祖国’——吕其明作品专场音乐会”有感

发布时间:2016-6-2 10:11:45    作者:周婷

  2016年5月9日,“把心交给祖国”——吕其明作品专场音乐会在上海大剧院如期上演,这场演出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演出了一段历史。带来最深触动的恰恰是这位老革命者、老艺术家吕其明先生。如果说,作曲家的作品反映的是创作人的生活和情感,那么他的作品对于现下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是很陌生的,当然这是在某一方面而言。

  就拿《红旗颂》来讲,熟悉的旋律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听过,对它的定位停留在肃穆、庄重、颂扬、主旋律等歌颂式的概念,无可厚非的对于这首作品来说是成功的。吕其明先生自10岁参加新四军,中国共产党抚养他长大,他亲身经历了祖国的艰苦和光明,对音乐的理解也融入了对中国共产党和祖国的崇敬,其中的感情深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值得一提的是今晚上演的四首声乐作品,由上海音乐学院教师方琼演唱的《啊,故乡》(1980年)和《谁不说俺家乡好》(1962)和上海巴洛克男声四重唱组合演绎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1956)和《快乐的单身汉》(1983),歌曲代表了不同风格和不同的时代,《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和《谁不说俺家乡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歌曲的创作背景都来自于山东,后者更是成为了山东民歌的代表曲目。

  从创作特色而言,先生作为中国较早一批的作曲家,将西方与中国的乐器相结合,如管弦乐序曲《城南旧事》,这首作品改编自学堂乐歌《送别》,运用的是美国一首歌曲的曲调,加入了中国的乐器笙、笛,优美的旋律却加入了悲情的色彩,如抽噎般的哭泣,内含复杂的情绪。再如管弦乐序曲《焦裕禄》,采用了中西乐队合作的形式,尤其是板胡和唢呐的运用以及河南梆子因素的运用,十分具有地方特色。“墙上哎,画虎哎,不咬人哎...”朴实无华的歌词,带有方言意味的亦唱亦诉,唱出了性格和特定时代的朴素,这是新一代作曲家很难做到的。下半场的的交响组曲《使命》为庆祝党的十八大而作,表达了作曲家对中国革命历程的一往情深和深切的感受,每一个乐章都极具鲜明的特色,从中华民族在沉睡中觉醒到抗争,由呐喊到重生,由艰难前行到奋发图强,再到庆贺成功,每个乐章都表现了祖国发展至今的一个个脚印。称之为“使命”是最恰到好处的。虽然作品组成并没有太过复杂的曲式和和声,但从深意上来说,它表现了一个时代的中国人的情感,一位老革命者用音乐表达的心声,道出了如今全部迈入古稀的老革命前辈的信仰,这样的作品不是仅仅用“颂歌”式的作品可以概论的。作为看过了祖国由沉睡到光明的这代人,心中对党对祖国的情感相比我们而言更加深厚和深沉。

  最后吕其明先生在场致谢,在谈到参军,打仗的往事时,一次次的哽咽,足以证明革命对他的意义。对于我们而言,如何在音乐作品中缅怀那段艰苦卓绝的过去,通过聆听经历过革命的音乐家的作品,能够微微探知一二。这场音乐会几乎座无虚席,整体而言是非常成功的,聆听的重点在于感受、回忆和反思,反思美好的生活,不忘艰苦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