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悠扬,百年流传——评“小提琴中国作品百年经典之独奏齐奏音乐会”
发布时间:2019/5/7 11:25:22 作者:甘玉琳
春意盎然之际,一年一度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如期而至。4月10日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上演了一场“小提琴中国作品百年经典之独奏齐奏音乐会”。曲目包括自1920年起100年以来的经典中国小提琴独奏与齐奏作品,跨越了小提琴中国作品创作的各个时期。
本场音乐会最令人触动的,就是在16首乐曲中感受着中国小提琴作品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对于民族性特征的不断追求。对于现场观众来说,最期待的莫过于去感受小提琴音乐的“中国”元素。
在音乐会的曲目编排上,音乐会选取了中国小提琴音乐历史上颇具历史地位与影响力的乐曲。在上半场节目中,即带来了中国第一首小提琴作品的《行路难》以及中国第一首自由无调性作品《夜景》。相比于音乐会的其它曲目,这两首乐曲可以说是产生年代最久远但却并不广为人知的。音乐会基于“百年经典”的基调,揭开历史的尘埃,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马思聪作为20世纪著名的小提琴家,他率先走出了一条中国小提琴“民族化”专业创作的道路。本次音乐会带来了他的两部作品《思乡曲》与《跳神》。难以想象的是演奏这首乐曲的是一位十几岁的小朋友,这部作品层次丰富的抒情风格以及音乐性格的转换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当晚她的演奏单纯细腻不失准确。相比于抒情风格的《思乡曲》,具有炫技性色彩的《跳神》同样由年仅十几岁的小演奏家带来,乐曲开头钢琴部分的“咚咚哐”生动地刻画了跳神的形象,于此相对的是小提琴部分不断重复的十六分音符,如同念咒语驱邪一般与钢琴部分相对抗。
由丁善德音乐学校、金山青少年活动中心、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带来了四场小提琴齐奏作品。现场观众们无不被这些小演奏家的默契所惊叹。其中,他们带来了曾在1961年首演于“上海之春”音乐会的《山区公路通车了》一曲,乐曲中小提琴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忽高忽低、由远至近,好像汽车在新建的公路上奔驰,手风琴则以减五度音程模仿汽车喇叭声。
同时在音乐会中我们也看到了带有少数民族音乐色彩的乐曲,如陈钢《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以及夏良《幻想协奏曲》。进入20世纪末的中国小提琴作品,可以明显感知到其中大量的特殊技术手段与新技术。尽管同样运用了传统音乐元素,如民歌素材,但是它往往更不易察觉,比如在其中的莫五平《无伴奏奏鸣曲》中便带来了这样的听觉体验。
审视百年来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发展,离不开近代中国新音乐环境与传统音乐环境的相互碰撞,它们造就了中国小提琴发展的两种模式,即借鉴西方音乐技法进行创作以及以民族音乐音调为基础加以改编创作。基于此,小提琴中国作品不断涌现出丰富绚丽、饱含民族深情的篇章。新世纪以来,中国小提琴艺术在音乐教育、表演、创作、对外交流等方面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小提琴音乐正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