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朱贝尔报道:“安全无小事、维稳无小事、陆家嘴无小事。”“安全是基础,做不好就会地动山摇。”这两句话常常杨福成的嘴边。2014年,作为浦东“两个15%”下基层的机关干部,杨福成可谓是“半路出家”,但凭着肩负责任的担当和勇于钻研的精神,他已然成为守护陆家嘴社区的安全卫士。

  引入第三方评估 列“问题清单”

  陆家嘴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幢高楼的所有设备设施集中在一起,不亚于一个中小型企业,安全问题不可小觑。大楼的结构各不相同,安全生产技术性强,传统监管执法人专业性不足,怎么办?杨福成想到了引入第三方安全评估模式。

  作为率先试点的新梅双塔、三星大厦,一家是民营企业、一家是国有企业,两家商务楼宇内企业类型复杂,餐饮、办公、销售于一体。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评估,列出“问题清单”,陆家嘴街道安委会派出人员进行定期复检,这种模式既客观专业,使企业信服,政府部门又能针对性监管,大大增强了效率。

  另外,高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大楼全部设置自己的“消防队”。这是一支从物业人员中精挑细选,经过专业培训的队伍,常驻在超高层大楼内,杨福成说,“这种模式有两大好处:常驻‘消防队’一是对场地了如指掌,二是遇到紧急情况,能及时处理。”

  杨福成还推动颁布了《陆家嘴街道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年内实现了社区和居委安全生产责任“五覆盖”,确保安全生产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设置资质事前审查,提前介入过程。

  “晚上8点以后的电话拿起来就接”

  陆家嘴除了高楼大厦多,重大工程也多。浦东大道、张杨路、杨高路等工地的生产安全牵动着杨福成的心。如何保证重大工程推进,又要兼顾老百姓正常工作生活不受影响,杨福成动足了脑筋。

  “晚上8点以后的电话拿起来就接。”杨福成告诉记者,“这时候来的电话最紧急,可能就关系到一个老百姓急难愁的问题。”

  对于重大工程建设,杨福成和他的团队一方面是按照规定要求落实,一方面建立了重大工程例会制度,承担了老百姓与工程方沟通的桥梁作用。

  在杨福成的带领下,陆家嘴社区逐步实现了安全生产由“以治为主”向“以防为主”转变,由“被动应付”向“主动监管”转变,全面提升了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能力。

  大年夜执勤14小时确保陆家嘴“零燃放”

  为响应《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整个猴年春节,杨福成和他的团队挨家挨户登门宣传、告知“禁燃”规定,组织志愿者、小区楼组长等巡逻,发动群众举报违法燃放烟花爆竹行为……特别在大年夜,从晚上5点至早上7点,杨福成一直在陆家嘴社区巡逻,“不让烟花爆竹拿出来,不让烟花爆竹点起来”,为辖区实现“零燃放”做出努力。他还不间断地为在岗的居委干部、志愿者和公安干警递上方便面、暖宝宝等物资。

  据记者了解,杨福成在重要节假日、重要节点主动带队下基层检查社区单位、居委安全生产工作是常态。他把安全监督、严格执法作为减少违章、杜绝事故隐患的重要抓手,从源头上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几率。

  在杨福成的带领下,街道安全生产执法部门主动将监管“关口前移”,通过对地区装修装潢、大楼清洗等项目的事前备案、资质审验,把好资质审验关,并及时跟进,纳入监管,坚决遏制无证施工现象。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部位以及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深入开展重点专项和联合执法检查。

  积极探索平台创新 杜绝“点到为止”

  为进一步健全消防安全组织,增强群众的消防安全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地区火灾事故发生,杨福成积极探索平台创新,“传统的宣传模式可能贴个告示栏,或者组织一场讲座就点到为止了,居民很难真正参与进去。我在想,是不是有种办法能够让居民体验真正的消防设备,加深防火防灾意识。”

  在铜山中队推动下,陆家嘴社区消防教育培训基地应运而生。作为一所模式化、固定化、长期化的教育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充分发挥了教育、培训、展示、实践等功能,让辖区内广大人民群众熟悉了消防知识、掌握消防技能、提高防范能力,为地区稳定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市新居委会、招远居委会和陆家嘴智慧社区内都配备了消防体验设备。以居民特别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宣传安全知识。

  杨福成还探索搭设自主管理平台,不断推进社区安全促进会建设,探索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充分借助陆家嘴社区安全促进会这一平台,发挥对行业内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实现地区单位安全管理社会化。


人物介绍:

  杨福成,陆家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安委会副主任、安委办主任。他所在的陆家嘴社区分别于2010年、2012年被评为国家安全社区和国际安全社区。去年,陆家嘴社区成功通过了全国安全社区复评,2017年将参加国际安全社区复评。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浦东先进单位。


(来源:东方网 记者:朱贝尔)

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东方网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