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从事安全生产工作30余年的“老兵”,却始终把自己当做一名“新生”一样兢兢业业。
他在处理安全事故隐患时铁面无私,严肃追究,服务基层却是“柔情似水”,甚至主动帮助企业化解难题、消除矛盾。
他和同事们承担着中心城区面积最大区域的巨大安全监管压力,可却化压力为动力,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加大监管力度……
他,就是杨浦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副局长丁国仁。在他的身上,有着诸如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多项荣誉。光环背后,老丁却说,自己其实最看重的就是本职工作,“我就是一名安监人。”
30余年扎根安全生产
“老资格。”在杨浦区安监局,只要提到老丁,同事给出的第一句大多如此。
的确,老丁够“老”。翻开丁国仁的简历,你会有些惊讶地发现,他的从业经历几乎完全围绕着安全生产监管领域。
“1983年,担任上海矽钢有限公司技术员工程师,负责安全生产管理;1998年,调至杨浦区劳动局担任劳动保护监察科干部;2002年,成为区经委安全生产监察科科员;2005年,进入杨浦区安监局……”丁国仁掰着手指边算边笑道,“我可算得上是与安监有缘的人了。”
30余年从事安全生产工作,18年负责安全监管,老丁的身上已经深刻烙上了“安监人”的印记——那就是一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精神。
外人很少能理解一名安监人的辛苦,或许也就从事故发生后才会获悉一二。丁国仁告诉记者,对他来说,节假日、双休日突然赶赴现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去年中秋节时,全家人正在一起吃团圆饭,老丁的手机却响了起来,当获悉发生了一起安全事故后,他扔下吃了一半的月饼,立马起身奔赴出事地点,等到事故处理完毕,早已是深夜时分。
“越是遇到假日,心里就越不踏实。”丁国仁告诉记者,这往往是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的时候,也是安全事故的高发时段。而只要手机铃声响起,对他来说往往意味着陪伴家人的难得时机又泡汤了。
这种压力,和对家人的愧疚感,伴随着他直到如今。其实,对老丁来说,他不是没有机会转行,可当机遇来临时,老丁却对其视而不见,甘愿扎根安监领域。
“这份工作给了我一种特别的荣誉。”丁国仁表示,每一次安全隐患的消除,每一点安全生产环境的改善,都很可能意味着宝贵生命的挽救,自豪与成就感油然而生。
为了干好工作,这位“老兵”却如同“新生”一样,深入基层一线,不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与教训。针对近年来生产安全事故处理中遇到的新情况,丁国仁就带领同事认真撰写了相关调研思考报告,详尽透彻的分析为依法查处事故提供了对策和措施。不仅如此,他还认真梳理了区域内的重点监管单位,建立了重点企业的“一企一档”,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的监管效能。
铁面背后也有柔情
安全生产是“高压线”,谁越界谁“触电”。这是老丁的工作原则,涉及到安全漏洞和责任疏忽,没有情面好讲,没有路子能通。
铁面,这是区内企业对丁国仁的印象。一组数据或许能从侧面说明这个形容词,从2012年至今,杨浦区安监局共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金高达150余万元,在本市中心城区安监部门的事前执法罚款金额中名列前茅。其中,2012年当年处罚金额达到44万元,比当时所有中心城区加在一起的总和还要多。
针对作业人员不正确佩戴劳防用品、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行为,老丁开起罚单来毫不手软:安全帽不带,罚1万元;登高不系安全带,罚2万元;无证烧电焊,罚3万元……
涉及企业一度叫苦不迭,觉得丁国仁有些小题大做了,“拿着鸡毛当令箭”。又没有出事,批评下不就得了,何必要“上纲上线”?
“我是帮你们堵住漏洞。”对此,老丁如此告诫企业相关负责人,“真等到出了事,你们的责任更大,赔款也会更多。”
最终,企业还是思想绕过了这个坎,心甘情愿地缴纳了罚款,他们甚至会对老丁说一声“谢谢”,感谢丁国仁指出了安全责任缺失的不足。
其实,老丁并不只是习惯“板着脸”,他也有“柔情”的一面。例如,发生安全事故之后,相关赔偿与安监局并无太大关联,完全可以“一推了之”,可面对上门咨询和上访的群众或家属,老丁从来都不摆“官架子”,“一杯茶水一声问好”,耐心听取诉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有人不理解,认为老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他却告诉记者,为群众着想、化解社会矛盾,树立安监形象,多了这一“事”,值得!
小团队也能创造奇迹
作为中心城区最大的行政区,杨浦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而整个杨浦安监局目前总共才16个人,如此小的团队,能管好这么大的区吗?
数据同样可以做出说明,2005年杨浦区安监局成立至今,每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从最初的近20人,下降到去年只有8人。尤其是2010年以来,每年的事故死亡数都没有超过两位数。
奇迹,不是凭空诞生的。丁国仁告诉记者,整个杨浦区面临着“四多一大”的安全生产监管现状:建筑工地多,常年在建项目达到150个左右;危险源多,危化品罐区就有11家,其中4家由杨浦区安监局监管,经营单位超过百家;工厂企业多,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4万家;外来务工人员多;监管压力大。
消除盲点和空白,光靠“苦干”不行,也需要创新管理模式。老丁表示,一方面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和履职承诺书,实现了“责任、考核与问责”的三制合一;另一方面,则充分加强安监与相关责任部门的联动,协同作战,通过抄告督办,明确各自职责。
不仅如此,丁国仁和同事们还在商务楼宇较为集中的街道镇辖区开展试点,探索建立商务楼宇的安全管理工作模式,并利用962151等举报热线,不断延伸隐患发现触角。同时,对农民工开展安全知识培训,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
如今,老丁和他的同事们又在思考着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在符合条件的街道镇开展安全生产委托执法试点,“这一举措一旦实行,将有效解决街道镇一级安全监管没有执法权、缺乏监管手段的不足,从而能加大基础监管人员打击违法行为的力度。”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老丁说,作为一名安监人,他的梦想就是“零违章、零伤亡”,“只要工作到位,梦想总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