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服务 指导 协调——记上海市杨浦区安监局协调科科长刘兴达

2018/6/4 9:00:12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报     作者:李斌  选稿:黄雪婷

  

  刘兴达,2005年从消防部门转业,现任上海市杨浦区安监局协调科科长,主要负责区安委办日常综合协调工作。

  多年来,刘兴达始终牢记肩上的如山责任,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创新工作思路,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曾多次受到杨浦区委、区政府嘉奖。

  树典型抓试点

  由点到面逐步推进

  在联系和指导镇街安全生产工作中,刘兴达坚持“服务、指导、协调”的原则,不仅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而且倡导建立“政府主导、社会运作、共驻共建”的社区安全跨界组织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为了指导镇街开展国际安全社区建设,他认真学习安全社区建设标准,积极为镇街献计献策。截至目前,杨浦区12个镇街中已有9个成功创建为国际安全社区。

  2007年4月,杨浦区在新江湾城街道启动了国际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刘兴达会同该街道创建办建立起事故伤害记录监测机制、应急管理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全力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2009年,新江湾城街道通过了国际安全社区评审,成为杨浦区第一个国际安全社区。

  此后,刘兴达又先后指导了五角场街道、延吉新村街道和殷行街道等开展创建工作。

  此外,刘兴达还积极指导各镇街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倡导建立“政府主导、社会运作、共驻共建”的社区安全跨界组织工作机制,如邀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原中学老师到社区开展心理咨询,引进上海体育学院的健身操等,备受社区居民好评。

  

  深入开展调研

  规范镇街队伍建设

  从2008年起,杨浦区安监局将指导联系镇街安全监管的工作交给协调科。作为科长,刘兴达随即带领科室人员到12个镇街安监科开展调研。

  经过一番摸底调查,刘兴达发现基层安监队伍存在共同的问题——人手少、任务重,年龄大、文化素质低,缺装备、难运转。

  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基层的呼声,刘兴达及时向局领导汇报并提出改进建议,起草了《关于加强镇街安全生产监管装备和人员防护用品配置指导性意见的通知》。“硬件”上的改善,大大提升了安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基层安监人员的行为关系到政府形象。对此,刘兴达认为,安监人要有安监人的样子,要廉洁、正直、严格、规范。为规范基层安全监管人员的监管行为,他先后制定了镇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工作职责,编写了《安监人员行为规范》等。

  这些管理规定有效地规范了镇街安监人员的日常监管行为,也获得了监管对象的肯定。

  

  建志愿者队伍

  发挥“啄木鸟”作用

  为切实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杨浦区安监局注重借助社会力量弥补基层监管力量的不足,决定由协调科牵头组建一支安全生产志愿者队伍。

  刘兴达接到任务后主动对接区文明办等部门,及时制定下发通知。在各镇街推荐及区安委办审核之后,杨浦区安全生产志愿者队伍于2012年2月正式成立。这支队伍里,既有社区干部,又吸收了水电、消防、机械等专业人士,可以说是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队伍。

  为了规范和促进安全生产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刘兴达还制定了《杨浦区安全生产志愿者章程(试行)》《杨浦区安全生产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等。

  安全生产志愿者是镇街安全监管力量的延伸和补充。这支队伍成立后,刘兴达每年都组织志愿者开展业务培训,同时要求各镇街培养好、用好这支队伍。志愿者们发挥“啄木鸟”精神,在发现、举报、督促整改安全生产隐患,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减少各类事故发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安全生产事关人的生命安全、社会安定与和谐的大局,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作为安监系统的普通一员

  年年月月天天,

  为了生命的平安,

  为了财产的安全,

  哪怕再大的付出我们也心甘。

  迎着朝阳出,

  踏着暮日还,

  默默无闻地坚守,

  只为一个心愿。

  愿安全检查不再成为手段,

  愿所有企业与事故无缘,

  愿安全生产都自觉自愿,

  愿遵章守法成为文明习惯。

  年年月月天天,

  为了生命的平安,

  为了财产的安全,

  哪怕再大的付出我们也心甘。

  迎着朝阳出,

  踏着暮日还,

  默默无闻地坚守,

  只为一个心愿。

  愿安全长效机制成为规范,

  愿所有家庭都欢乐平安,

  愿全国人民都笑语欢颜,

  愿温暖阳光永远谱照人间。

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东方网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