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奋战在一线 有勇也有谋——记青浦区安监局监察科科长朱芳华

2018/7/23 9:00:05  来源:东方网     作者:吴佳逸  选稿:黄雪婷

  

  青浦安监局监察科的朱芳华科长曾在消防救火的一线干了13年,16年前他转业到安监局,从此又奋战在安全生产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的第一线。奔波于一个个事故现场的朱芳华形容安监的工作,“就像在火山口执勤。”同样是“救火”,两种角色有相似也有不同,他坦言,事故调查工作,光有果敢勇猛还不够,还需要谋略。这些年,朱芳华正是凭着这份胆大心细,创下了一个个佳绩。

  谋新政造福1410家企业

  2013年,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青浦全面启动。一开始企业很不买账:标准化工作,又没有法律强制性规定,为什么一定要做?

  朱芳华结合自己处理过的事故案例,劝解企业负责人:“有些企业出了一起伤亡事故,一笔赔偿费就能让企业破产,相关责任人也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能从源头抓起,凡事标准化执行,那不就不出事故了吗?”经过多次解释教育,企业的积极性慢慢高了起来。

  在推进达标创建工作中,朱芳华为了不让评审流于形式,想了很多办法,当时,全市还未铺开这项工作,这就意味着没有经验可循,朱芳华只能迎难而上,摸着石头过河。很快,他就想出了一个妙招:街镇互评。也就是说,每个街镇的评审任务交由其他街镇的评审组来完成,为了让互评工作得以顺利展开,朱芳华还对各街镇的评审人员开办培训班。

  长期的一线工作朱芳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他的培训从不照本宣科。通过解剖一个个案例,他不仅指出其违法情况,更给出了改正措施。朱芳华最后还会出题,考察培训人员标准化知识的掌握情况。类似这样的培训朱芳华每年都会举办1-2次。正是这样对街镇安管中心人员的培训,标准化工作在青浦区才能顺利推进。

  经过4年多努力,青浦区企业全面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达标工作,大型企业达标659家,中小企业达标2370家。

  

  谋真相识破伪造的现场

  2016年,青浦一个商品房工地发生死亡事故。工地防护栏杆齐全,事故现场的防护措施完善,种种迹象表明,这不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那么工人怎么会坠楼?朱芳华缜密观察发现,栏杆的螺丝很新很亮,施工工地上的设施每天要经历暴晒雨淋,放上几天的栏杆都根本不可能显得那么新,朱芳华怀疑这很可能是事故发生后,刚刚装上去的。朱芳华带着疑问询问企业负责人和几位工人,他们矢口否认。朱芳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述作伪证的后果,几番“攻势”下,一位装栏杆的工人终于承受不了压力和内心深深的自责最终承认,栏杆是事后加的。这起事故被认定为责任事故,工地负责人最终难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这不是朱芳华第一次用他的智慧和经验发掘真相。2015年,在调查一起死亡事故时,朱芳华在工程承包单位提供的一份施工合同上发现,公章有问题。以他的经验来说,公章中间五角星的下面两个角是对准企业名称的首末两个字,而施工合同上的公章没有对准。他怀疑,公章可能是伪造的。他通过这个线索继续追查,承包单位不得不承认,为了逃避责任,私刻了公章,伪造了证据材料。承包单位依法被追究了法律责任。

  事故调查工作量大且繁琐,朱芳华没有因此降低工作标准。因为他始终认为还原事故的真相是他工作的使命所在。

  “我不能对不起这里扛起的责任。”朱芳华摸着自己的肩膀说。

  谋和谐老兵当起了“老娘舅”

  记者采访期间,遇见几位前来找朱芳华的群众,他们是因拿不到事故企业赔偿款的伤者家属。朱芳华耐心的一遍遍的解释法律法规,帮助群众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好一会儿,家属才满意地起身离去。

  记者好奇地问道,“这些工作是必须做的吗?”朱芳华笑着摇摇头,“不是必须,却没办法避免,群众有困难,我们做公仆的怎能袖手旁观?”

  据他同事说,每个月都会有好几个披麻戴孝的伤亡事故家属找到朱芳华,要求落实赔偿。一开始,朱芳华还给他们解释,我是负责事故调查的,至于赔偿问题你们可以寻求司法途径,也可以直接找企业协调解决,我们这个部门是不负责调解工作的。

  家属走了,可朱芳华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人从我这走出去,事情不还是没解决么?群众的事无小事,这可不是嘴巴上说说那么简单,要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心里去。”于是,再有家属找来,朱芳华便当起了“老娘舅”,他站在双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帮双方出谋划策。朱芳华的善意和热心赢得了企业和伤者家属的信任。

  就这样,这位消防老兵从伤亡事故的第一线来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线……

  

  作为青浦安监局的一名“老兵”,16年来我和青浦安监共同成长,我对安全生产工作有了些许体会。

  首先,思想是安全的总阀门。一直以来我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清醒认识到安全工作就是“保命工作”,保行政人员的政治生命,保当事人的身家性命。

  预防是安全的“防洪堤”。安全是容不得检讨的工作,为消除隐患,必须抓早抓小,甚至用严厉批评唤醒企业的高度重视,及时整改。

  最后,标准是安全的“定海针”。在安全生产监察战线上,我始终事无巨细地对待每一件事情,不放过一丝线索,力求还原每起事故的真相,公正公平地行使人民赋予我的神圣使命。

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东方网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