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污水处理厂工艺池简介

20世纪初期,当时的上海城区仅仅建有传统的排水沟渠,雨水、污水通过这些沟渠就近排入河道,开始对当时的上海水环境造成污染。1921年起,为解决上海城区以及各个外国租界污水的污染问题,上海开始埋设污水管道,同时建造北区、西区和东区这3座采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厂。如今北区以及西区污水处理厂相继停产关闭。

进水泵房:建于1926年,是厂内最老的建筑之一,泵房内装有3台立式污水泵,主要作用是将集水井中的污水提升至后续的生产场所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WDCM上传图片

格栅井:同是厂内最老的建筑之一,主要用于捞污清淤,进水中漂浮的大体积垃圾、碎屑等会被格栅机的格帘缠住,从而保证杜绝垃圾进入后续处理池。格栅机后的螺旋式压榨机会将垃圾中含有的水分滤干。

WDCM上传图片

初次沉淀池: 初次沉淀池建于1926年、共4组、有效容积1100m3。曝气沉砂池排出的污水自池中心进水管进入池内,污水中的悬浮物在流动中沉降,并沿池底坡度进入污泥斗,澄清水从池周溢流出水渠。污水停留时间约为1小时,约可去除40%-50%的悬浮物、20%-30%的BOD5和其他可降解颗粒。也具有调节池的作用。

WDCM上传图片

曝气池: 始建于1926年,分4组共16根水道,有效容积约8000立方米,目前采用传统的多点进水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通过在回廊式的池中加入活性污泥,污泥中的好氧细菌吸附消化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为可沉淀的泥状物体,污水在曝气池中必须停留4-5小时,使微生物和有机物更好的接触。

WDCM上传图片

二沉池: 经过曝气池后的污水需进入二沉池进一步处理,污水自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管下设伞形挡板使污水在池中均匀分布后沿整个过水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沉降进入池底锥形泥斗中,澄清水从池四周沿周边溢流堰流出。池的一边靠池壁设排泥管靠静水压将泥定期排出。

WDCM上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