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民兵哨所成立于2008年1月,是上海警备区海防战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屹立于东海之滨,滴水湖畔,通往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边上,曾连续三年被上海警备区授予“达标哨所”,2021年被评选为上海市最美退役军人集体。哨所现有在岗民兵10人,其中退役军人6人。
东海之滨的“守门员”
每年7、8月是临港旅游旺季。距离哨所500米的地方就是著名的网红沙滩——天空之境。每日要迎接约两三千游客。有的带着孩子在这里放风筝,有的在这里玩无人机。但游客们并不知道,这里属于低空飞行管制区,临港东北侧就是日起降800余架飞机的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大部分飞机都要经临港方向在浦东机场起飞降落。一架小小的无人机,有可能造成巨大的事故,也有可能造成临港新片区关键信息的泄密,更有可能让东海大桥、洋山深水港等重要设施面临敌特破坏。
临港民兵哨所哨长宋春艳说:“我们每天都要紧盯雷达屏幕,用望远镜全时观测,还要派巡逻组前出侦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我们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2008年至今,临港民兵哨所处置无人飞行器上千架次,处置近海岸突发事件数十起,出色完成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各类大型活动的战备保障任务。
抗洪救灾的“战斗员”
确保海岸线安全也是临港民兵哨所的重要责任。每年台风季,临港地区防台防汛任务艰巨。2018年8月,12号台风云雀登入上海,持续遭受台风、暴雨袭击,出现严重洪涝灾情。“当时距离我们不远的防浪海堤,海水已经上涨超过警戒线,海浪前赴后继的猛烈拍打着堤坝,溅起浪花足有2、3米高。哨所全体哨员不顾狂风暴雨,24小时坚守在海堤,连续奋战至台风警报解除。”宋春艳说,当地百姓把我们誉为台风中海堤上的“最美舞者”。
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发,临港民兵哨所志愿到基层一线协助开展小区管控、排查核实、统计、量体温等任务,同时为居家隔离人员、小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众提供温暖服务。
临港民兵哨所积极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在两处重要路口设卡,六个小区门口测量进入小区人员体温,三个居委会维持秩序。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居民健康始终保持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初心、责任和担当,充分展现哨所退役军人在疫情面前勇于奉献、敢打硬仗的精神风貌。
2010年至今,哨所执行抗洪抢险任务8起,出动450人次,排除险情50多处,紧急转移安置人员2000余人。
国防教育的“宣传员”
哨所虽小,责任很大。宋春艳介绍说,哨所2011年建起“海防园”。里面摆满革命先辈的军功章,设置退伍老兵荣誉室,常年组织地方单位、少先队员和军属参观,传播海防知识,开展国防教育。
截至目前,“海防园”累计接待上级首长和领导;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人员共计700余批,10000多人次,为促进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和提高全民国防素质提供良好平台。
每年“八一建军节”,临港民兵哨所积极组织开展退役老兵、现役家属茶话会,同时组织退役老兵和现役军人家属一同参观临港民兵哨所“海防园”国防教育基地、哨所营区和雷达视频监控室,让他们更深刻了解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增强国防意识,升华家国情怀,重温军旅生涯,营造更加浓厚的“双拥”氛围,充分体现临港民兵哨所对退役老兵、现役军人家属的敬爱之心。
宋春艳说:“我们身后有千千万万个民兵、千千万万个同胞和千千万万个支持海防事业的人,他们和我们并肩战斗,在22海里的海防线上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人民防线。”(东方网 朱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