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耄耋之年的“东海瀛洲”老兵:爱心之路不曾止步

  1947年,19岁的张之翰被发展为中共地下党员,在崇明的隐蔽战线上开展工作。1948年,他前往苏北解放区,毅然参军入伍。在去苏北的路上,他决定改名叫张瀛,“万一埋骨他乡,别人也能知晓我来自东海瀛洲崇明。”

  

  (张瀛近照)

  扬威朝鲜战场

  对于一名有着31年军龄的老兵而言,张瀛至今还经常梦到自己在部队的点点滴滴。“当年,一级战斗英雄张积慧的米格15战机就是我负责保养和维护的!”今年94岁的张瀛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空军地勤,说起这段经历,他的情绪仍很激动。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在部队,这首志愿军战歌时常萦绕在张瀛的脑海中,以至于现在哼唱起来依旧坚定有力。

  

  (志愿军战斗英雄张积慧)

  1952年2月,年轻的飞行员张积慧(后任空军副司令员)在空战中震惊世界,一举击落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戴维斯,随后张积慧被其他美机击落,跳伞至朝鲜山区。张瀛和战友们冒着美机的轰炸,成功将张积慧找到并救出。

  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两鬓斑白的老者,抗美援朝这段历史始终铭刻张瀛内心最深处,“有太多志愿军牺牲在了战场上,这段历史不能忘也不敢忘,能和那么多国家的军队打,而且赢了,不得了的事。”

  那时的张瀛也是出了名的节俭,部队上发的津贴他一文不动,全部存了起来。战友们并不知道,张瀛把这为数不多的钱全部寄回崇明,一半供他妹妹读书,另一半资助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挚友。张瀛告诉记者,“我读中学时,好友小杨是地主家的孩子,他看我面黄肌瘦吃不饱,就请我喝白米粥。解放后打土豪分田地,他家没了生活来源,三个孩子都得上学,我能帮就帮他一把。”

  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张瀛留在空军部队服役,从排长一直干到正团级干部。有一回,时任连指导员的张瀛发现手下的王排长情绪低落,心不在焉。打听得知,原来是王排长的妻子给他来信说小孩要开学了需要学费,王排长正为筹集学费而犯愁。

  细心的张瀛把这事记在了心上,默默以王排长的名义将学费寄了回去。几天后,王排长收到了妻子的来信:学费已收到,孩子顺利入学。“是谁汇来的钱?”直到多年以后的老战友聚会上,王排长才终于知道是张瀛为他家解了燃眉之急。张瀛摆摆手笑着说:“我是名老党员,又是指导员,帮助他那是理所应当的。”

  生命不息 爱心不止

  上世纪80年代,张瀛转业回崇明,在上棉三十五厂党委副书记的职务上一直干到离休。  

  

  (当年的上棉三十五厂)

  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好,可张瀛仍旧节衣缩食,把大部分的工资都用在了助学上。本就不富裕,为什么还坚持资助孩子?后悔过吗?

  “从来不后悔!”张瀛的眼神十分坚定。“我自己家里条件不好,小时候没钱付学费,就半工半学,下决心再穷再苦也要上学学文化,用知识改变命运。”他掰着手指头说,“我资助过5个本科生、3个大专生、6个高中生、5个初中生......我帮助的都是身边认识的人,想让他们过得好一点,尽自己所能去激励、帮助更多的孩子,让他们知道上学读书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有多重要。”

  尽管年事已高,但张瀛帮困助学的脚步却从没有停止。在他的资助名单上,有老战友的子女,中学同学的孩子,表姐的弟弟的远房外甥……2016年,他资助的一个学生顺利完成高考。该学生高中三年的学费全部由张瀛承担,他还会定期给孩子生活费和购买学习用品。“不能让他自卑,别的孩子有的,他也要有。”他资助过的孩子们毕业以后来看他,都被他一一打发走了,“我身体很好,不用来看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耄耋之年的张瀛耳不聋眼不花,每天关注时政新闻。近年来,张瀛又请马桥中学、民本中学的老师帮他物色资助对象,而他也提出了“苛刻”的资助条件:家里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助学金必须用在和学习有关的事情上,要是被发现把钱花在了吃喝玩乐上,立即停止资助。

  “别人都劝我生活上不要那么小气,说我年纪那么大了还要那么多钱干嘛。可一想到我那时候光着脚、饿着肚子去上学,再看看身边还有许多需要我帮助的人,我真的‘大方’不起来。”生命不息,爱心不止,让更多的孩子寻找到读书的意义,这条路,张瀛也将一直走下去……(东方网 王泳婷)

张瀛同志个人介绍及优秀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