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区县工读学校校长参加座谈会
法工委赴浦东育华工读学校举行调研座谈会
人大公众网9月21日报道:今天下午,法工委赴浦东育华工读学校举行调研座谈会,就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由市青保办负责联络的浦东、闵行、长宁、静安、卢湾、杨浦等区县工读学校校长参加了座谈会。
据了解,上海目前分布在各个区县的工读学校共有13所。我国第一所工读学校于1955年创办,起先工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把因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而进入工读学校的学生,通过半工半读转变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现阶段,工读学校被定位为义务教育的补充,主要职责是为家庭、学校、社会服务,接纳的是厌学和行为偏常的学生。然而作为基础教育的有益补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工读教育的发展,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的出台为工读学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
校长们在座谈会上发言说,与青保条例相比较,条例草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了,其内涵和外延较之青保条例也都有了很大扩展,特别是第二十四条,为推进工读学校的工作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他们说,工读学校利用封闭、半封闭式教学和有针对性的强化教育,使“问题”学生有机会接受有效的矫治,极大地减少了其违反、违犯法纪的可能性,办好工读学校对稳定学校教学秩序,甚至社会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工读学校普遍面临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引进优秀师资非常困难等问题;工读学校的老师投入的时间、精力要远远超过普通中学的教师,但他们的收入反而不及普通中学,希望条例中“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为工读学校开展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提供经费、设备、人员等保障”能够切实落实。
工读学校的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有着特殊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必要的时候学校只能进行特殊的管理,比如一定范围内限制人身自由等,但是这些“必要”的“管理亟待有相关的法律支持;另外,“问题”学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都推给工读学校显然是不合理的,除教育部门外,解决工读学校面临的诸多问题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进行,希望在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能有所体现。
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丁伟、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张立志等参加座谈会。
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丁伟等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