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周动态 → 稿件
 
软件业诞生HR网上联盟 业内人士称此举乃抵制不诚信求职的无奈之举
2010年12月3日 15:56
来源:文汇报  作者:陶佳苹 唐闻佳  

  “你们知道IT公司的老板每天80%的时间用来做什么?不是听市场报告、不是了解新技术,而是和员工谈心!希望他们不要跳槽。”在昨天举行的上海信息和外包人才发展高峰论坛上,上海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会长戴剑飚讲述业内的跳槽现象,引发软件信息行业人士的共鸣。
  
  眼下,“员工频繁跳槽”、“企业恶性挖角”、“员工不诚信求职”,已成为软件行业内一个三环相扣的怪圈,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上海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正在悄悄“起义”——今年10月起,协会里四五十家软件企业自发抱团,建立一个名为“足迹纪录”的HR网上联盟,在圈内公开员工的工作经历,让圈内人才的经历“有证可查”。
  
  “足迹纪录”追踪员工经历
  
  在软件行业,“人才大战”让企业老总头疼不已。而为了顺利竞聘,求职者往往隐瞒频频跳槽的“不忠诚记录”,简历造假,能力掺水,以至于岗位胜任力存疑。
  
  “企业的员工不断在变,但从行业圈来看,人才总是在这个圈子里流动。”所以,要理清这锅粥,不如建立一个“HR联盟”平台,让HR互通有无,破除信息不对称!10月起,上海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下的四五十家企业自发“抱团”,在业内成立一个名为“足迹纪录”的HR网络联盟。
  
  “每个公司的HR将员工信息录入数据库,包括员工基本信息、入职时间、岗位、离职时间、离职主要原因,有了新员工入职、老员工离职,就做更新。”戴剑飚向记者解释“足迹平台”的运作,“平台的好处在于,员工的工作经历从此有证可查。”
  
  “人才超市”促进“良性挖角”
  
  实际上,在人才行业内了解到,“挖角”是个中性词。“长流动让员工更有干劲,这是提高人才效率的一种方法。”上海人才行业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庆阳告诉记者,判断“挖角”是良性还是恶性,有多方因素支撑,比如同等岗位提高50%的薪水。
  
  “足迹纪录”被视作抵制恶性挖角的一个方法。通过这个平台,软件行业的各家HR将在数据库内“接力”记录圈内人才的晋升道路。“一旦形成HR联盟,各家企业的HR对人才需求可以互通有无,企业可以借此协调人才,良性挖角。”上海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王建会博士分析,企业挖角、人才流动是市场自然规律,但是如果各家恶性挖角,在混沌的人才市场内,招聘的员工并不一定是最胜任某个岗位的人。而HR联盟平台实际就是一个圈内共有的“人才超市”,便于企业找到真正适合的员工。
  
  记者了解到,这种“HR联盟”是软件信息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不能成为新“挖角平台”
  
  但是,这样一来,又有了新问题:诸如“足迹纪录”的平台会否成为新的“挖角平台”?
  
  参与HR联盟的企业,关系的确微妙。戴剑飚告诉记者,目前为了打消各家企业的疑虑,平台公开的信息只有员工的名字和身份证后四位数字——供各家HR做求职者工作经历方面的核实、调查,而员工的手机、Email等联系方式统统不出现在平台上。
  
  “现在首先要搭起一个HR的联系网,下一步可以加入奖惩信息、学历认证、岗位胜任力评估等,促成更为良性的人才流动。”戴剑飚说。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出席昨天的论坛。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