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互联网、物联网之后,“车联网”成为未来智能城市的另一个标志。记者从“2010上海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周”访谈活动中获悉,明年国家将支持某个地区建立车联网示范基地,而这一示范基地很有可能落户上海。12月22日下午,Telematics@China高峰论坛组委会秘书长李易、TomTom汽车业务副总裁贺江平和深圳市车音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煜走进东方网聊天室,围绕“汽车信息服务业”的热点话题,与网友进行深入交流。

三位嘉宾共话车载信息服务
Telematics,即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具体包含哪些内容?Telematics@China高峰论坛组委会秘书长李易介绍说,Telematics是一个舶来的词语,其中Tele是无线通讯技术,matics是信息科学,包含了汽车电子技术、无线通讯技术、IT信息化技术等多门科学技术。目前,相关机构正积极推进Telematics这一概念被大众接受,并逐渐与“车联网”一词相靠近。
据了解,车载信息服务系统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提供驾驶安全性相关的服,比如导航、交通动态信息、路况信息等;一类是便利性的服务,即通过互联网连接个人电脑或手机,从而与各种服务提供商取得联系。来自TomTom汽车业务的贺江平介绍了车载信息服务系统的具体应用,“比如预定酒店、天气状况、谷歌的搜索引擎和加油站等,”而这些必须在互联网与车载信息系统相连的状况下实现。

Telematics@China高峰论坛组委会秘书长李易
TomTom汽车业务副总裁贺江平
深圳市车音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煜
一些网友谈到了世博会通用汽车馆内的动感电影《2030,行!》,影片展现了未来世界上海城市中人与自然、人与车、车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让不少网友印象深刻。对此,李易认为,影片中描绘的情景并非遥不可及,当车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借助传感技术,未来盲人也有可能开车。李易说,今后5至10年,车和车之间可以实现通讯。“我们驾车行驶在路上,能知道前面发生了车祸或实行了交通管制,系统还能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嘉宾们认为,车联网相当于一条信息的高速公路,如何让车能够顺利走到这条“高速公路”上去,是许多从事车载信息服务业务的企业关心的问题。让驾车的人安全地进入到信息高速公路,进入到车联网,其核心在于语音识别技术。“今后,人们在开车过程中,只要按一个短号接入到一个云端的平台,通过一键式按钮进入车联网的语音平台,说出想要的服务,系统就能为车主提供相应的服务。”嘉宾们向网友如此描绘未来的情景,受到网友的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