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当当网、优酷网等纷纷在美成功上市,刮起了“中国概念”的强烈旋风。 事实上,这已经是国内企业登陆美国证券市场浪潮的“第四波”。回顾以往,新浪、搜狐、网易、百度等引领着赴美上市的第一波;第二波是携程、艺龙、如家等商旅服务商和教育培训巨头新东方;第三波包括了盛大、巨人网络等网游企业和即时通讯巨头腾讯,以及电子商务龙头阿里巴巴。我们自然为这些优秀的国内公司能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同而倍感高兴,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现状也提醒我们应该思考一下:为何优秀的“他们”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境外上市? 问题出在上市条件设置上吗?已经有不少人指出,别看优酷在纽交所连连大涨、惹人眼球,但按照其亏损的经营状况,还根本无法在A股上市。是估值的错位吗?国内的投资机构喜欢用市盈率评价一个企业,但美国的投资者更乐意听故事,所以常常会出现“爆炸性”增长的互联网公司十分符合他们的胃口。而在股权方面,不少优秀的国内公司都是境外持股的模式,这也让很多公司在A股上市障碍重重。 只有正视这些差异,才能找到突破的方向。我们新兴的资本市场盼望着更多国内优秀公司“回归”,让投资者能分享到他们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