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动态
加强源头治理 每个保健品都有“身份证”
稿源:文汇报 编辑:唐闻佳
 
  昨天,市食药监局发布今年第四批查禁假冒伪劣保健食品“黑名单”,连同此前发布的三批,今年查获的批次已经达到56个。这其实是上海重拳肃清保健品市场的表现之一,上海食药监局的态度是:查出一家本地企业,就严罚到底,甚至让它关门;查出在沪的外地企业,一律报送国家局和所在辖区省市监管部门,建议实施源头治理。


  “高压”监管保健品

  作为上海食品药品市场的“守护人”,今年以来市食药监局的查获力度、频率越来越大。从5月18日起发布第一批“黑名单”,此后平均10天就更新发布一批。记者从食药监局了解到,由于保健品违禁添加行为“暗流涌动”,而这直接危及人们的性命,从源头上重拳肃清保健品市场将成为该局接下来一段时期的食品安全重点工作。

  上海采取“高压监管态势”:高频次巡查、高密度监管、高力度查办。记者获悉,去年抽检的1843件保健食品总体合格率达到了90.78%。

  “虚拟货架”考验监管

  消费者关心的是,未达到100%的问题出在哪里?市食药监局食品安全监察处副处长戚柳彬介绍,保健食品专卖柜是不合格产品“重灾区”,这些保健食品专柜大多不设在超市、药房等正规销售场所内,消费者尤其要注意超市外围的“搭棚”,他们往往以“超市内场地不够,所以在外设摊”为由,销售含违禁添加的保健品。

  此外,凯旋门、福佑门保健品市场也“暗流涌动”,表现为:“场内一套、场外一套”。为了躲避监管,商家会在货架上摆放非法保健品的“空盒子”,令执法人员一件有“内容”的样品也抽检不到。商家就凭借这些货架上的“空盒子”,向消费者宣传它们的“神奇疗效”,并带着他们去商场外的“仓库”交易。“空盒子”是商家摆柜的自由,监管部门不能以此执法,且不能钓鱼执法、不能“私闯民宅”———厂家的仓库,几道高压线考验监管。

  “非现场交易”在网购中更明显。以昨天公布的广州市益立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某瘦身奶茶为例,淘宝上依然有销售。全国食品药品进入大流通市场,网上购物更加模糊了监管的地域界限。

  大流通下的新型“守土有责”

  在市食药监局看来,管好上海市场,间接地也为全国保健品市场做出贡献,因为上海被视作“全国保健品市场的交通枢纽站”。

  要监管,先得查得出问题。目前市场上保健品违禁添加物主要为西布曲明、酚酞和西地那非,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严重的可致人死亡。最近市食药监局已自主研发了保健食品批号现场比对系统———每个产品都有一个“身份证”,由此,假冒批号的产品将在执法人员的手持设备中当场现形;此外针对西布曲明、酚酞和西地那非的快速检测装备也全面配发,它们能在10分钟内检出结果。

  在此基础上,监管部门将加大保健品市场场外的检查,例如排摸卸货点,加大源头监管。全市将严厉监管下游销售环节,所有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各级食药监管部门将不定期突检,一旦发现厂商销售来路不清的产品,就要重罚,并一路溯源,从最外围逐渐倒逼出源头违法厂商。

  针对网络销售渠道,市食药监部门正考虑与网络监管部门、购物网站“合作”,比如重点监督排名前10的“钻石皇冠卖家”,甚至排摸发货地址,实行现场监管。

  为最终落实查处,上海警方已与市食药监等部门联合启动食品药品领域犯罪“亮剑”行动,探索“行刑衔接”的监管方式:对于保健食品中的违法添加行为,食药监部门将一律通报公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