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跃成,男,1961年5月1日出生,中共党员,二级警督,现为上海城市轨道和公交总队人民广场站派出所人民广场站警组民警。先后荣立个人嘉奖5次,2009年获“十大优秀站区民警”、“迎世博争创人民满意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张跃成对站区工作充满激情,被誉为“人民广场站的激情指挥”。他结合自己17年来的警务工作经验,形成了一套针对人民广场站复杂情况的“五结合工作法”,坚持做到外圈和内圈相结合;移动岗和固定岗相结合;民警和保安相结合;站台和站厅相结合;民警和车站员工相结合。
张跃成还是人民广场站的“热心肠”,被他帮助过的乘客不计其数。世博结束至今,张跃成累计帮助寻找走散乘客170余起,拾金不昧归还失主60余起,帮助身体不适乘客40余人,多次收到市民送来的锦旗,他对乘客的爱心赢得了一致赞誉。
在上海轨道交通人民广场站换乘大厅顶部,可以看到一朵硕大的白玉兰。每当一束束灿烂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射进来,整个换乘大厅里就盛开了一大片白玉兰。白玉兰盛开在人民广场站每天过往的人们的心中,也盛开在轨道站区民警张跃成的心中。
一家媒体曾经作过这样的描述:“轨道交通人民广场站地处市中心,是一、二、八号线换乘枢纽,车站面积庞大,日均客流量达70万人次,极端客流高峰日客流量达90万人次,极端高峰小时客流量达8万人次。”
在这样繁忙的岗位上,张跃成,已经坚守了4年多了。一位世博期间曾与张跃成一起执勤的武警战士在写给上海市公安局局长张学兵的信中有过这样的感叹:“184天了,有谁能做到始终如一?有谁能尽职尽责不言苦和累?他做到了,他放弃了舒适的办公椅,放弃了凉爽的办公室,一直在外面巡逻,生怕不能在短时间内为广大游客解决困难,也许他习惯了那种环境,看到人民广场站安全稳定的运行,看到世界各地的游客开心的笑容,他才能够安心。”
置身于白玉兰丛中的感觉
张跃成始终记得2007年年底从徐家汇站调来人民广场站那天的情景,他置身于换乘大厅里,顿时就有了一种置身于白玉兰丛中的感觉。在那时,从部队复员的张跃成已经有了14年的警龄,尽管在轨道交通一号线徐家汇站当过多年的站区民警,但是,徐家汇站不是换乘站,也没有这里的白玉兰。置身于白玉兰丛中,他在心中就把人民广场站叫作了“白玉兰站”。
“白玉兰站”不同于其它的轨道交通站,还没执勤几天,他就感到了压力:首先,这里客流量巨大,商业网点众多,除了地下一层的华盛街、地下二层的婚纱城,还有包括换乘三角大厅在内327家商业网点和1家大型商场;其次,周边街面情况复杂,由于地处市中心,毗邻多个主要观光旅游点,周边商圈繁华、人口稠密,乘客群体复杂;此外,这里不仅是重要的换乘枢纽车站,而且又毗邻市政府,地理位置特殊,因此,借道上访的人员也就相对集中,治安防控有难度。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加之派出所警力有限,容易造成治安防控盲点,公共安全系数低。因此,派出所领导在张跃成刚报到那天就告诉他,在这里当站区民警,要担起更大的责任,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带着领导的嘱托,带着自己的思考,张跃成踏上了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工作岗位。他始终坚信,办法要比困难多!
为了管好车站,张跃成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严管理、勤疏导、守重点”的工作方针,在早晚高峰带领车站员工开展对大客流的有效疏导;对于案件易发的重点部位,他安排保安队员进行防范宣传和固守;对于违法设摊等“四乱”问题,他亲自带领保安队员开展高密度的整治;对于车站进口安检,他手把手地对安检员地进行指导……站区民警的日常班次是二早、二中、二休,他呢,常常会在早班后再加个晚高峰班,常常会在休息日再来上一个班,有时连轴转,就干脆睡在所里了,免得花费时间来来回回。那次在整治违法设摊等“四乱”行动中,他的脚扭伤了,一着地就疼痛不止,他坚持下来了;那次晚高峰因为体力不支,差一点倒下,他也没有声张,后来被所领导发觉后派人把他“押送”回家了,只因为他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
可是,仅仅做到这些、做好这些就够了吗?张跃成对自己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要在“严管理”中加上“善管理”,在“勤疏导”中加上“会疏导”,在“守重点”中做到“保重点”。
有志者事竟成,通过实地走访、仔细思考、反复研究,他终于摸索出了车站动态管理的“五结合工作法”:通过“外圈”和“内圈”相结合,在地理区域上将工作岗位有序划分,合理配置保安力量,分工协作;通过“流动岗”和“固定岗”相结合,根据保安队员的工作能力和特点,将岗位进行合理划分,最大限度发挥保安队员的个性优势和工作积极性;通过“民警”和“保安”相结合,以民警带领保安队员巡查、整治为主,保安队员实时提供站区治安信息为辅,双管齐下,全面治理车站治安环境,不留死角;通过“站台”和“站厅”相结合,在客流拥堵的一号线3、4号扶梯处,根据乘客行走路线,分别在站台层和站厅层拉起分流警戒绳,起到分流、疏导、缓解客流作用,以确保高峰时段车站秩序井然有序,避免安全隐患;最后通过“民警”和“员工”相结合,加强警员与车站的联系沟通,建立基础台账,加强警民协作,依靠群防群治共同维护好车站的运营秩序和治安环境。很快,他的工作法在车站管理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派出所领导的一致认可,在全所推广应用,进一步保证了人民广场站的顺畅、有序。
此时的张跃成就有了一种新的感觉,不是自己置身于白玉兰丛中,而是白玉兰根植于自己的心中了。2010年10月16日,世博入园人数突破100万人次,从早上6时一直持续到夜里24时,张跃成和他的队友们经过不懈努力、连续作战,确保了大客流通过轨道交通参观世博的绝对安全,期间,不但110下降了25%,而且连一起纠纷都没有发生……
让乘客珍藏白玉兰般的记忆
在明媚的阳光下,张跃成每天都能看见让他一生都难以忘却的开心的一幕:盛开的白玉兰缀在人们的衣上,在来来往往中,仿佛都从这里带走了其中的一朵。
他喜欢看见这样的情景,他希望每一位过客都珍藏关于白玉兰的记忆。
苏州游客牛先生的心中珍藏着一朵“白玉兰”——
2010年5月14日晚上,刚刚参观完世博的牛先生在人民广场站由八号线换乘一号线途中发现自己的钱包没了,内中除了他的身份证、还有3500多元现金以及四张存有20余万元买房款的存折。他匆匆奔进人民广场站派出所报案,他说他的钱包被窃了;他说要命了,这可是他一生的积蓄啊;他说早知道会遭到不测,他就不来上海看世博了……焦急、沮丧,使他的叙述也变得语无伦次、断断续续。当时,张跃成接待了他,在了解了事情经过后,张跃成一边劝慰,一边制作了一份详细的笔录。因为有急事要回苏州,他只得留下了联系电话,匆匆离去了。当时的牛先生已经心灰意冷,心想,被窃的钱包怎么可能找得回来呢?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即将踏上火车的时候,张跃成找到了他,把那只钱包原封不动地交到了他的手中。接过失而复得的钱包,牛先生感激万分,他紧紧握住张跃成的手,动情地说:“我真的是非常幸运,你们创造了奇迹!”是奇迹,是一份为民排忧解难的心意创造的奇迹!原来,牛先生走后,张跃成立即通过调取车站监控录像查找线索,他排除了钱包被窃的可能。那么,牛先生的钱包又会丢失在哪里呢?他根据牛先生提供的活动轨迹,带领保安队员四处寻找,前后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八号线站区内找到了那个钱包,内中一样都不少。牛先生回到苏州后,越想越觉得感动不已,于是,特地去定制了一面“办案神速,尽显警威”的锦旗,专程送到了上海人民广场站派出所……
上海市民徐先生的心中同样珍藏着一朵“白玉兰”——
2011年3月11日中午,正在上班的徐先生接到了一个陌生的让他一时间感到纳闷的电话,说是他的母亲现在人民广场站派出所,起初,他无论如何都想不通住在宝山的老母亲怎么会去到人民广场,但当他与家人通了电话后,终于证实这个消息是确凿的。据家里人说,老人一早就外出了,尽管她患有精神疾病,但因为平常一直都在小区附近走走,也从未有过走失,因此,起初谁都没往别的地方去想,可是,到了吃午饭时间,还没见老人回家,就开始着急清理,当时只是怕她走在路上被车碰了,送了医院,而她又记不得家里的地址,于是,就到处打听,到处找寻。他们当然不可能想到,老人已经走进了附近的轨道交通站,随着一号线列车糊里糊涂地来到了人民广场。下了列车,老人一下就没了方向,眼前,只见许许多多的人在这边那边地涌流,她也跟着他们在站厅里来来回回地走动……直到在巡逻中发现她。张跃成看到她神情呆滞,便主动上前向她询问情况,可是,走晕了的老人什么都说不清。张跃成见状,立即就把她请进了派出所,一边安慰她一边让她静下心来想想,哪怕能提供一星半点关于家、关于自己的信息也好,但老人什么都记不起来。此时,已是午饭时分了,老人也该饿了,张跃成特地为她去买来了面包,续了开水,像小辈一样在旁边陪着,不时地与她说上几句话。老人吃着、吃着,突然停了下来,她的记忆里似乎有了一线光亮,是的,她记起了自己的名字,她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张跃成兴奋不已,有了这点滴信息,他就可以上网查找了,老人很快就能和家人团聚了!通过网络,张跃成顺利查到了老人的信息,同时也查到了她的儿子徐先生的电话,他迅速拨通手机,告诉了徐先生关于他母亲的情况。不一会儿,徐先生赶来了,带着他的感激,也带着他全家人的感激……
其实,心中珍藏着一朵“白玉兰”记忆的又何止牛先生和徐先生两人,据人民广场站派出所的不完全统计,仅张跃成一人,在世博安保期间,就累计帮助寻找走散乘客170余人次,帮助身体不适乘客40余起,拾金不昧归还失主60余起。张跃成先后获得个人嘉奖5次,还被评为了“十大优秀站区民警”。
绽放的白玉兰是祥和的象征
张跃成每天都能听见白玉兰在摇曳中的花语,那是一声声叮咛,一声声嘱托,“白玉兰站”里,应该绽放着白玉兰,同样应该绽放着白玉兰般的心愿。
人民广场站派出所有一个规定,站区民警在早晚高峰现场执勤前,必须对保安队员进行讲评,在早晚高峰现场执勤后,必须在整个人民广场站巡视一圈,按照一般的节奏,每巡视一圈需要1小时40分钟。但张跃成的巡视时间总要更久,这曾经让当班站长感到有点费解:是不是他的巡视路线异与他人,抑或是他的步伐比别人慢了一拍?后来特地“跟踪”了一次,才发现了他的与众不同:在安检口,他总会稍作逗留,关照安检员按照X光机检测“屏幕观察、疑点辨别”程序规范操作,按照人工开包检查“放、问、看、摸、闻、确认”六步骤细致操作;在近人民公园的17、18号出入口,他在清除乞讨、设摊、兜售、散发广告、卖艺等现象后,总会稍作逗留,再观察一下周围的情况,因为这里的情况比别处特殊;一旦在巡视路线上发现哪里有丢弃垃圾,他也会稍作逗留,让保安队员唤来清洁工当场予以清理;就是在正常的巡视中,他也会随时停下脚步,与商铺的业主沟通一下,对可疑情况开展必要的盘问盘查……
他的尽心尽职,就连犯罪分子都感到了“意外”。
2011年2月24日下午,人民广场站派出所组织警力开展设卡盘查临检行动,张跃成带领实习民警在一号线人民广场站站厅层使用PDA进行身份信息比对。就在这时,他发现有一名“乘客”迎面走来,其体貌特征像是在哪里见过,倏忽间,他的思绪就与在逃人员数据库对接了,现在,他可以十分自信地肯定:此人疑似某省的一名在逃人员!在三个多月前,此人因在当地持刀抢劫被批准刑事拘留后脱逃,全国公安正在进行网上追逃……是的,绝对不会错,此人的神色中有着在逃人员所共有的那种不可终日的惊惶,而就在与张跃成的眼神触碰的瞬间,他又有过一个企图避开的细微动作,张跃成当即与其他民警一起对其进行了身份信息比对,然后将其带至所部实施了进一步核实。果然,此人正是犯罪潜逃达三个多月的黄某!黄某确实感到“意外”了:你们没有见过我,又是怎么认出我的呢?
这哪里是什么“意外”呢?渴望平安,是无数善良人们的心愿;而营造祥和的氛围,是张跃成和战友们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人民广场站派出所民警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人民广场站这个大型换乘枢纽站的客流组织更为顺畅有序,“四乱”现象明显得到了遏制,危险品检出率比以往大幅提高,各类警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为了进一步加强防范宣传,张跃成还在东方网上开了微博,他要对他的越来越多的“粉丝”说,不,对所有过往人民广场站的人们说:这里有白玉兰,白玉兰是上海的市花,白玉兰是祥和的象征,白玉兰属于你我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