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倍明,男,28岁,中共党员,现为徐汇分局天平路派出所民警,2008年4月起任息村警务区社区民警至今。年轻的他,却有许多让人羡慕的荣誉:2005年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2005年上海市优秀青年志愿者、2007年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08年当选为团中央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代表、2008年推荐为徐汇区青联委员,2009年上海职工迎世博窗口服务行业立功竞赛“世博服务明星奖”,2009年度徐汇分局优秀公务员(个人嘉奖)。2010年度市局“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立功竞赛活动个人嘉奖。称号并非空中楼阁,成功源自进取和付出。这些称号并非空中楼阁,成功源自进取和付出。
息村居委是一个典型花园式小洋房为主的社区,辖区内有复旦枫林科技园区、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等标志性单位。辖区内新式商品房和老式里弄洋房交错。民警小王管段有“三个集中”特点:一是领导干部、知名人士集中,二是境外人员集中,三是人户分离现象集中。
小王始终把社区当成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做到了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他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扎根社区,情系群众,努力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团结和带领社区群众,构筑起让居民群众放心、满意的平安社区。
老房子的“新生”
息村社区内建国西路上有一幢单位系统自管的居民楼,该楼原为生产车间,后改建为居民住宅。楼内居住着20多户居民,且大多数住户以老年人居多。因日常管理不善,房屋普遍存在房屋年久失修、电线电路老化,楼内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等情况。这样的居住环境既影居民正常生活,又埋伏着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虽然居民颇有微辞,但由于原单位转制产权归属等历史原因和修缮涉及经费等问题,使相关单位不愿触碰这个“老大难”问题。然而,今年初社区民警王倍明在走访排查居民住宅安全隐患时却与这个“老大难”问题碰了个正着。面对居民们的倾诉,王倍明在这个涉及历史遗留的难题面前没有退缩,他迅速承担牵头协调消除消防隐患,改善居住环境的重担。
他先后到街道综治办、房地办、相关单位物业等部门单位沟通汇报,争取在解决难题上的指导和经费支持。同时,会同居委会干部对对该居民楼挨家挨户开展走访,发动教育宣传工作。期间,他采取邀请社区知名人士邀请“老娘舅”柏万青参与拍摄居民楼道现场视频照片,制作《息村综治在线》短片;召开“牢记11.15事件、保障居民安全”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发放《致居民朋友们的一封信》和张贴《通告》等形式,向居民开展宣传和思想动员,得到了居民的响应和支持。
之后,王倍明会同街道综治办、房地办、居委会、物业等部门和该楼居民们一道对楼内消防通道开展整治,清理楼道乱堆乱建。相关部门着手对该楼统一粉刷通道墙壁,配置消防灭火器,物业单位也着手开展房屋“捉漏”、“更换电线”等房屋修缮工作。通过王倍明的努力,目前居民走道堆物现象已全部消除,消防通道已畅通,楼道的墙面已统一粉刷一新,并按规定配置了灭火器。街道和物业统一为居民安装了防盗电控门和新的信箱。楼内的公共部位和厨房改建等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看着日渐整洁安全的居住环境,居民们对小王感激不尽。
楼道里的“暗战”
今年春节前夕,息村社区里布满了节日的气息,但辖区内一老式洋房内里却传出了杂音。好好的一条走道上偏偏黏上了那么多的牙膏污渍。小王闻讯急忙来到现场。见到民警小王的到来,一对年轻的小夫妻一边赶紧地“抢走”了民警小王的手中抹布,边说“王警官,我们来,我们自己动手来擦干净。”原来说话是在此租房的一对小夫妻,因为丈夫小刘考虑到妻子准备生小孩,贪图方便将自家桌子放置在公共走道上。邻居王阿婆自然提出了抗议,并来请来自己子女来理论。吵架没有好话,年轻的小刘冲动中差点与王阿婆的子女发生了肢体冲突。王阿婆子女走后,小刘用摔房门、挤牙膏甩在走道上等方式来泄愤。而王阿婆也不买账,拿出了“秘密武器”痰盂放在走道中,双方新一轮冲突随时爆发。小王见此情景,立即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劝解。然而双方恶语相向,化解矛盾工作一时无从起头。为了做细工作,小王特意先去请教了居民组长,了解原来公用部位分配使用的情况。接着,民警小王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到小刘家接触走访,从青年人共同爱好聊起,聊生活、聊工作,关系走近了,心结打开后,小王向小刘耐心解释老洋房的公用部位使用分配情况,以理服人,消除抵触情绪。同时,利用白天走访王阿婆,帮助王阿婆一同清扫房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王阿婆也放下成见,心平气和。不久小刘夫妻主动向王阿婆打招呼,并主动拿回了走道上的桌子,王阿婆也自觉地藏好了“秘密武器”。一场擦出火药味的纠纷就地熄了火,老洋房里又恢复了以往的安宁。 |